小说的题目取自艾米莉·狄金森的诗《最大的一场大火》。
狄金森的作品天然、细腻、神秘、简约、富于想象力。阅读完小说,我可以肯定的说,小说作者在文字方面的特点与狄金森还是有不少相似之处的。纵观整个故事,带着一种淡淡的忧伤,在我看来大约是对逝去青春的一种祭奠。
作者讲述的故事很简单,只是一个女孩从初入大学到走进社会十年来的生存状态及感情生活上的沉浮。其间与她发生过情感纠葛的男人共有三个,若即若离接近初恋的苏砾,情感乐章中一段插曲的林涛,走向婚姻又和平分手的郎烨。小说的主人公陈栗子的每一段感情都很精彩极具特点,但在作者的笔下这每一段感情却又是克制而含蓄的。
我喜欢作者这种克制的笔调。每个人的人生都不相同,但大多数人的生活是平凡的,即使这些人的生活有故事可说也多是平凡的故事,惊天动地的故事能有多少?而那些刻意虚构出来的感情故事,情节上似乎精彩了,但却并不贴近生活,打动不了人心。而我推崇的还是作者这种讲述平凡故事的感觉。这种方式有点类似于卡尔维诺在《美国讲稿》中强调的“轻”。
当然小说吸引我的绝不是它的故事情节。这类故事,郭敬明旗下的艺人、饶雪漫等人都批量创作过不少,作者笔下的故事可能更加恬淡,更加用心,但要说有多少文学性那也有点勉强。如果我只是想看个类似的情感故事,买本《最小说》、《知音》给自己打一针来的快感可能更强。而本书的作者在这个简单的故事上增加的一点东西,让这部小说看起来严肃、诚恳、有内容了很多。
整部小说讲述了一个时间跨度十年的故事,而在叙述故事的时候,作者又在其间穿插了这十年来的各种往事,每一年每一个时期发生的重要事件在作者笔下娓娓道来。作者游刃有余控制着书中的时间线,让读者穿梭于真实与虚构、回忆与真实之间。而这种叙述往往能赢得很多读者,尤其是同龄读者的共鸣,让自己的感情与小说产生应和。而这些看似与故事无关的事件簿,其实很多都是描形绘影,勾勒出了当时社会的大环境,也就为故事的走向做了铺垫。
通读下来,我得出一个结论——小说的故事不大,作者的野心不小。有野心对于小说的创作是好事,一部小说的好坏往往取决于作家的胸襟,而一个有野心的作家创作小说的格局也自然不一般。小说我是一口气读完的,阅读的感觉就像在春晚看到“小虎队”,有一种满足感。小说是1999年到2009年的编年史,是对自己青春岁月的致敬。
十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而每个人对这十年的感触也是不一样的。作家通过这个故事,通过陈栗子的经历讲述了关于她的十年。不知道这部小说能让多少读者回忆起自己的这十年。在阅读中让读者得到共鸣和启迪是一部小说比较成功的地方,而《最大的一场大火》显然做到了这一点。
时间就像一场大火,它会消磨我们的记忆,让我们的青春逝去,美好的时光无法追回。人生有不少十年,每走过一段,时间就将前面的经历消磨,同时带来新的人生,周而复始。而对于我们80后,人生中最美好的十年已经一去不回头了。这场大火,烧掉的就是我们的青春。 龚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