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江南唯一保存完整的古纤道,它是大运河航道升级工程中唯一受到“特殊照顾”的一段……它是位于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一条长约九里,有660年历史的大运河古纤道。随着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工作的推进,运河古纤道项目被列入首批十大“江苏省大运河沿线重点文物抢救保护工程”之一。经过反复酝酿、论证和审查,古纤道首期修复工程昨日开工。
这里曾被喻为“水上长城”
大运河沿线,昔日那些驿亭、桥梁、纤道等历史印迹或失去了昔日的风华、或销声匿迹,幸好还有这样一段保护完好的古纤道。曾经这里有一个辉煌的名字,叫“九里石塘”。据介绍,“九里石塘”既是河岸又是纤道,还被充作驿道,是水陆并用的交通要道。
据《吴江县志》记载,唐代以前,太湖与吴淞江之间为广阔水面,湖尾江首浑然一体,古称“一片白”。唐元和五年和北宋庆历二年,在苏州刺史王仲舒和苏州通判李禹卿的指挥下,太湖东沿修成了一条南北贯通、水陆俱利的湖堤,史称“吴江塘路”。公元1346年至1347年间,又全部用统一尺寸的青石修筑,并用杉木梢打入土中作路基,路体内外再筑两道石墙,中间填入泥石,路面在3米到5米宽,全长约九里,这一段名为石塘,又名“九里石塘”,至此形成了江南运河有史以来最坚固、最完整的一条临水路道,被喻为“水上长城”。
如今落魄不堪,几近被人遗忘
昨天,记者穿过杂草树丛才踏上这段写满沧桑的古纤道。据说,古纤道上曾有九座三至七孔石桥,不过现在仅存3座,靠南端的三山桥几乎只剩桥梁和青石桥板,记者询问吴江当地人,几乎无人知道桥的名字。
据介绍,“九里石塘”的所在地原先是运河与太湖的混合地,当太湖水大时,水会漫过太湖的浅滩而与运河交汇,因此经常会出现翻船的事故。明永乐年间,吴江水灾严重,九里石塘的几块石头出现歪斜。由于后来没有再组织整修加固,到了清雍正年间,不少巨石沉入了水中,“九里石塘”从此落魄。
踏在斑驳的大青石上,似乎可以看到,数百年前那些沉重的船只在纤夫弓得紧紧的身子后面,在水上缓慢前行,而纤夫粗硬的脚趾力透石板,每一步都留下他们的喘息,印下他们的汗滴。
20世纪30年代,随着苏嘉公路通车后,塘路便成了单纯的纤道。进入20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船舶机械化率普及提高,逆风拉纤方式开始淡出航运,古运河边弓腰前行的纤夫身影,悄然消失,成为历史的记忆。就连那窄小的纤道似乎已被人遗忘,人们感慨于它的陈旧、它的落魄、它的沉睡,如今只能是一种标记,或是引用过的一段符号,让人去回味……
现已列入“国保”,受“特殊照顾”
除了在航运上发挥的作用,古纤道的历史意义更为珍贵。1986年7月,吴江古纤道被列为吴江县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4月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国家文物局已经启动了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工作,运河古纤道项目被成功列入首批十大“江苏省大运河沿线重点文物抢救保护工程”之一。
今年,苏南运河吴江段启动四级航道升三级航道的整治工程,这段古纤道受到了特殊照顾。吴江文广新局副主任科员徐方平介绍,当初设计部门为了减少航道弯道,缩短航道里程,将该段古纤道进行了切角处理。“若这么做,这条京杭运河唯一的古纤道将遭到破坏。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吴江航道处提出将航道中心线向东偏移、绕开古纤道。”如此,古纤道“幸免”于这次整治工程,古纤道这一历史遗存得以妥善保护。
吴江市文物部门预计,年前将完成首期200米古纤道的修复,在不久的将来,大运河古纤道“九里石塘”的风貌将再现吴江。王玲玲 储艺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