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7版:发现 最新探索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0年12月2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寻找太平南路的“原创商家”
  当年发生在太平南路的往事,还有几人记得?
  交通银行所在的大楼已81岁
  许多漂泊在外的老南京人,说起故乡,总还记得太平商场的繁华。
  刚刚整修过的太平南路220号,还是干着卖书的老本行。

  毛刺刺的外墙,幽深的店堂,拱形的窗户,朴素的小楼,几尺见方的小阳台。走在太平南路上,周围的建筑让人觉得仿佛时光在回溯。中南银行、太平商场、绿柳居、安乐酒店、中华书局、宝庆银楼、桃源村食品厂、玖隆绸布店……老字号串起了太平南路的繁华。如今,留在这条街上的正宗老字号还有哪些呢?那些建筑,那些故事,那些人,还有谁记得?

  □本版主笔 快报记者 白雁

  本版摄影 快报记者 赵杰

  弹奏着金融小调

  的“手风琴”

  (白下路155号: 中南银行南京办事处旧址)

  在白下路与太平南路交界处的西北角,有一栋外观颇显朴素的四层小楼。赭红色的墙砖,毛刺刺的水泥外面,整个建筑以街角为支点,向两侧延伸开去。不过,要是细看两眼,你会发现,这栋看似朴素的建筑其实有种低调的华丽:外墙设计成颇有节奏感的褶皱样式,窗户巧妙地镶嵌在褶皱里;V字形的结构,让整栋建筑的形态宛如一架正在演奏的手风琴,优雅而活泼;最惹眼的部分,要算高居楼顶的钟楼,一方黑色的立钟,将时间定格在6点50分。

  对于匆匆路过的行人而言,这栋楼所有的身份信息都清楚地囊括在了蓝色门头上的四个大字里——交通银行。不过,对于江苏省银行业协会的林霆来说,这栋楼的身份信息远不止这些。

  “这栋楼的历史已经有81年了,它的前身是中南银行南京办事处,由印尼华侨黄弈住出资建于1929年。中南银行是民国时期由南洋华侨资本创办的银行,与当时的盐业银行、金城银行、大陆银行一起被称为‘北四行’。”

  1933年,随着银行业的繁荣,这里升格为中南银行南京分行,除了经营存、放、汇款外,还兼办理储蓄、信托、仓库、房地产和证券交易。抗战爆发后,中南银行被迫从南京迁到武汉和重庆。

  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3月19日,中南银行南京分行恢复;1952年10月,这里再度歇业。其后,曾被用作朝阳饭店。1987年2月,这里成为交通银行办公地点。

  记者走进这栋81岁的老建筑,古旧的雕花窗棂依稀透露旧时影像,大厅两侧有回廊楼梯直通楼上。楼上的办公室,已经过改造,看不出旧时格局,只有回旋的楼梯提醒着这里曾经承载过的风霜。银行的工作人员则告诉记者:“上世纪80年代末,我们打开老银行的库进行清理,还发现各种契约、信件、保险单、土地证、活期储蓄存款本、银锭、银币、私章等物,都是民国时期的东西。”

  80年前南京的奢侈品专营店

  (太平巷35号:安乐酒店旧址)

  如今的太平巷35号,是江苏饭店的位置,在五星级饭店众多的今天,这家饭店只能以普通来形容。不过,民国时期,这里却是达官贵人最中意的酒店,不仅因为菜肴精美,更因为当时被称为“安乐酒店”的这家饭店,还有另一个身份——南京的奢侈品中心。

  南京大学民国史研究中心的韩文宁老师告诉记者,安乐酒店建于上世纪30年代初,是由桂系元老马晓军所办。整栋楼坐西朝东,高三层,长约50米,紧邻太平南路。其外墙黄白相间,十分惹眼。二、三层的房间,都有一个露天阳台,在当时是颇为新颖的设计。由于饭店具有军方背景,所以国民党的很多军政要员,诸如李宗仁、白崇禧、黄旭初等人都曾在此入住。1948年春天,参加副总统竞选的李宗仁,更是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大本营”。他的主要竞争对手孙科的大本营,则设在中山东路上的龙门酒家。

  当时,几位候选人为了拉选票,使出各种办法。李宗仁则是在酒店摆下宴席,请各位“国大代表”吃饭,借机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

  安乐酒店除了见识过风云变幻的政治事件,也目睹过胡蝶,周璇这些大明星的芳姿。当时,这些上海滩的红星,来南京宣传新影片时,都喜欢下榻于安乐酒店,京剧名角梅兰芳也曾是安乐酒店的客人。也许因为有了时髦明星的捧场,安乐酒店也成为南京的奢侈品“专营店”。翻阅上世纪30年代的国民党《中央日报》,安乐酒店出售奢侈皮装、珠宝的广告并不少见。

  1949年以后,安乐酒店成为“江苏省政府第一招待所”,后更名为江苏饭店。

  汤恩伯下属发起建立的高档商场

  (太平南路279号:太平商场)

  与江苏饭店一街之隔的太平商场,是很多中老年人喜爱的购物场所。不仅因为同样品牌的商品,这里总比别处要便宜上十块钱,也因为在老南京人记忆里,太平商场是和中央商场一样的高级商场。

  资料记载,太平商场建于1946年,发起人是民族资本家贺鸿棠。贺鸿棠曾是国民党陆军第三方面军总司令汤恩伯的下属,抗战胜利后,投身于民族商业。1946年,贺鸿棠等7人发起招股,目的是兴建一座大型商场。1947年春天,商场在太平路(即今天的太平南路)上建成,取名“太平商场”,并于当年4月1日开业,开业大会则选在不远处的安乐酒店举行。

  当时的太平商场下设商场部和贸易部,商场部负责出租铺面,贸易部经营进出口生意和仓库、地产、信托、贩运等业务。进场营业的私营商店、柜台共200余家,从业人员600余名,营业面积7000多平方米,经营日用百货、食品、餐馆、药房、照相馆及钱庄等。

  太平商场开业之初,正逢洋货充斥南京市场,国产商品受到冷落。为此,太平商场开张后不久,即以“提倡国货”为口号,联络上海、浙江和江苏的工商业大户,举办声势浩大的“全国国货展览会”。这种做法,吸引了很多爱国市民纷纷前往购物。

  1950年初,在调整商业网点时,太平商场停业,改为南京百货批发采购站的仓库和批发部,直到1982年才恢复营业。1984年,为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商场重新装饰开业。虽然太平商场已不复当年模样,不过,恋旧的南京人,还是喜欢到这里去寻觅记忆。那些漂泊在外的老南京人,说起故乡,也还记得太平商场的繁华。市民韦世林就告诉记者,上世纪80年代末,他的叔叔从台湾回来探亲,短短几天安排的日程里,太平商场是必不可少的一站,“在我叔叔的记忆里,太平商场是南京最豪华的商场了。”

  可惜的是,随着南京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太平商场的老楼,如今已经被拆除。对于现在的南京人来说,太平商场就是一个老调的商场,就连里面的营业员也会说:“要买最时髦的衣服,你得去金鹰,去德基。”

  中央大学教授的精神“圣地”

  (太平南路220号:中华书局南京办事处旧址)

  民国时期的太平南路,商家云集,南段是以中南银行为代表的金融区,中段则逐渐形成以商务印书馆为代表的“书店一条街”。南京地方志专家陈济民告诉记者,当时的书店一条街,最多时有四五十家书店,包括商务印书馆南京分馆、中华书局南京分店、世界书局、开明书店、良友书店等。

  其中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主要经营学术类书籍,“中央大学和金陵大学的很多教授、学者都喜欢来这里淘书,比如胡小石、黄侃,都是这里的常客。”

  为了吸引更多的顾客,书店一条街的店主们,想出了很多法子。“比如,中华书局南京分店,就免费提供凳子和茶水。书虫们可以悠闲地坐下来,边品茶边选书。中华书局如此,别家也纷纷效仿。各家书店之间为了争取客户,还大打折扣,低到三折的书都有。”

  一派繁荣景象的书店一条街,在1937年南京沦陷后被毁于战火。八十岁的方厚枢先生,在上世纪40年代进入商务印书馆南京分馆工作,据他回忆,南京沦陷期间,商务印书馆南京分馆,因被日本人列入“与国民政府联系”的名单中,而被迫改名为“南京书馆”。1943年,商务印书馆将被毁坏的原有馆址加以修缮,悄悄重新开业。

  1948年,原商务印书馆总经理王五云出任国民政府经济部部长,赶赴南京上任。因为在南京的住址尚未选好,暂时栖身于商务印书馆内。在方厚枢先生的记忆里,这位被称为“科学管理专家”的出版巨子,就连穿衣服也特别讲究效率:“他穿的贴身内衣,就和现在的宝宝装一样,从上衣到脚上的袜子都连成一件,早晨起床时一套,将腰带束紧,再穿上外衣,马上可以工作。分馆的阿姨将这件衣服洗干净后,不知道怎样才能叠平整。”

  不仅王五云曾栖身于此,商务印书馆的董事长张元济,来南京办事,也常常住在这里。可以想见,曾几何时,“书店一条街”不仅是学者教授们的精神“圣地”,也是出版界大腕交流的场所。

  时过境迁,当年的书店一条街早已不复存在。不过,也许是因为与其他书店比较起来,体格相对“庞大”与“豪华”,建于1935年的原中华书局南京分馆老建筑,有幸躲过了多次可能被拆的命运,依旧矗立在原地。这里的门牌,现在是太平南路220号,完整地保留了中华书局原来的扇形结构,还是干着卖书的老本行。

  链接

  绿柳居和宝庆银楼

  并非太平南路“原创”

  2000米左右的太平南路,民国时期不仅有气派的大店,也有琳琅满目的小店。现在,除了太平商场的名称地点都没变,其他都已芳踪难觅。倒是后来居上的“绿柳居”和“宝庆银楼”,正在翻新人们的记忆。

  “绿柳居”位于太平南路248号,是著名的老字号饭店,不过它并非太平南路“原创”。这家南京人熟悉的菜馆,始建于1912年,最初坐落在夫子庙桃叶渡畔,因素菜的主要原料之一是绿叶蔬菜,当年南京秦淮河畔柳树成行,蔬菜的绿叶与柳叶相映,经营者藉柳树生命力强、成活率高,把菜馆定名为“绿柳居”。绿柳居菜馆独创不少金陵风味特色的素菜,至今盛名不衰。当年国民党政府要人如白崇禧、戴季陶、孔祥熙、蒋经国等人常来换味尝新。

  1949年,绿柳居因生意清淡歇业。1963年5月1日,绿柳居素菜馆在太平南路杨公井附近重新开张。此居非彼居,虽然菜肴品种与原先的绿柳居一脉相承,但地点早已变换。

  至于著名的宝庆银楼,也算是太平南路的新客。这家有近两百年历史的老店,于1984年选择在太平南路老店新开,真是老店看老街,相看两不厌。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现代快报 发现 最新探索 A27 寻找太平南路的“原创商家” 2010-12-2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