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篇
中外教育专家齐聚淮安
畅谈“个性化教育”
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沈健出席论坛作主旨演讲
11月1日~3日,有着江苏开放教育名片之称的第六届“江苏中小学校长国际论坛”在淮安市隆重举行。本届论坛由江苏省教育厅、淮安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江苏省教育国际交流服务中心、淮安市教育局和淮阴师范学院共同承办。论坛以“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学校生态建设”为主题,吸引了国内外近300名教育专家和中小学校长参加。通过主旨演讲、大会发言、平行论坛、校长沙龙、学校观摩等形式,中外教育专家们围绕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课程变革、网络平台建设、文化建设等议题进行深入研讨和智慧碰撞。
个性化是我国教育的未来主题
开幕式由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丁晓昌博士主持。淮安市委书记刘永忠、教育部国际司副司长沈阳作为国内嘉宾代表,分别就淮安的经济教育概况、中国教育中长期规划的目标和核心等进行了详细介绍;英国埃塞克议会主任奥立弗·纽兰德和澳大利亚昆士兰教育部官员梅根·隆则代表外方嘉宾,对本次论坛的目标提出了美好期望和祝愿。
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沈健在论坛的开幕式上作了论坛主旨演讲。报告中,沈厅长首先对江苏中小学校长国际论坛的意义作了深度阐释。同时从宏观上概括了新世纪以来,江苏省围绕建设教育现代化为目标,各项教育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个性化是我国教育的未来主题,江苏基础教育已经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我们将努力为每位受教育者获得公平高质量的教育机会。学生个性化学习概念是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的具体化。人人有选择、人人有个性,才会实现人人都优秀。”沈厅长的发言引起了现场在座每位听众的共鸣,“只有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主动生动活泼的发展,才是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教育价值和现实意义。”
个性化教育和多元评价体系相辅相成
提及目前江苏省生态化校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沈厅长给在座的每位校长提出了6项具体建议:转变管理观念,着力建设和谐健康的校园生态;坚持以人为本,为学生个性化学习营造环境;减轻课业负担,为学生个性化学习留出时间;加强信息化建设,如信息化教育平台建设,培养信息素养的教师队伍等;深化教学改革,加大校本课程力度,改革课堂教学,教学方式多元化;加强学校和家长之间的互动。
学生个性化学习离不开社会评价的多元化,面对众多校长在个性化教育中的困惑。沈厅长直言:推行个性化教育时家长、学校以及社会首先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念,要逐步改变现行的“中考要考上名牌高中、高考要考上名牌大学”为标准的社会评估体系。沈健认为,在教育国际化、多元化发展的今天,国家未来的发展将需要大量掌握多元化技能的各种人才,随着中小学个性化教育的不断尝试和社会多元化评价体系的建立,中小学校长们在发展个性化教育方面所遇到的困惑问题也将得以解决。
[延伸阅读]
江苏中小学校长国际论坛将开到国外去
从今年起,论坛将改变以往每年都在省内举行的模式,改为一年在省内一年在境外举行。即依托江苏省设立于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和美国的海外教师培训基地,江苏省教育厅将组织省内部分中小学校长远赴国外参加外国校长联合会等组织的年会或组织召开校长国际论坛,更好地实施“引进来、走出去”的发展战略。
观点篇
观点一:个性化教育之课程改革
本届论坛围绕“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学校生态建设”为题,特别邀请了国内外个性化教育改革的研究者和实践者们进行了主题报告和交流。就个性化教育过程中的课程改革问题,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组组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钟启泉和英国课程基金会高级顾问大卫·派克结合中英教育现状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个性化新课程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钟启泉对教育部刚出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高度评价:“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许多新的追求、新的突破。新课程改革的突破为我们迈开了重建中国课程概念与课程体制的步伐,中国青少年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开始拥有了现实的可能性。”同时,他指出:新课程改革推进了中国‘学校文化’的转型。这种转型不可能一蹴而就的。中国课程理论研究者面临严峻的挑战,包括通过梳理改革实践的新鲜经验,加大理论研究的力度;开展“儿童学研究”,确立“儿童本位”的思想等。
但根据教育研究成果,钟教授给出了新课程改革建议,即学校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改革;课堂改革的核心环节是教师专业成长。
激发学习兴趣是课程设置关键
个性化教育体现在课堂上,其重要表现就是学校课程设置的改革。作为英国课程改革方面的资深顾问,大卫·派克先生指出:能否激发孩子学习兴趣是课程设置的关键。如果学生们在情感上投入时,其学习效果自然会更好。
他建议学校老师注重引导孩子兴趣和个性,才能唤起学生的全部潜能。其次,注重学生们跨学科能力的建设,优秀的课程设置应该包括课堂教学、小组研究、阅读、校内活动等方面。学校只有坚持课程生动活泼,才能保证学生在兴趣中完成学习。
观点二:个性化教育之文化建设
个性化学习文化建设的途径有哪些?不出国门,如何实现国际交流,实现学生之间多元文化互动?面对这些问题,淮阴中学校长张元贵和江苏苏州中学校长张昕分别结合各自的实践给出了答案。
个性化目标越清晰 学习动力越持久
通过对大量的学生学习案例的研究,淮阴中学校长张元贵发现: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一方面学校所能提供的课程资源、教学活动与他们的学习需求吻合程度高;另一方面,这些学生学习目标明确、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而学习困难的甚至没有成功的学生,其原因可能各不相同。“要促进这部分学生的学业进步,就必须针对学生个体的具体情况,实行有差别、个性化的问题解决方案。比如调整教学内容,降低教学难度;关注非智力因素,培养良好习惯;关注过程评价,形成激励机制等等。”
“个性化学习目标越清晰,学习动力越持久。”考虑到这点,淮阴中学从多方面进行个性化学习文化建设。如充分利用本地和校史中的德育资源,将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李更生“竖起脊梁担事”作为学校学习文化建设的重要元素,教育学生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立志成为各个领域的精英人才。在满足学生共性要求的同时,学校还指导学生学会规划人生,树立专业理想。经常邀请专家、教授来校向学生介绍科技、经济等领域的前沿动态,以及不同专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引导学生将社会需求、专业志向与个人兴趣、升学目标结合起来。
不出国门,也可享受多元文化教育
不出国门,如何实现学生间的国际交流?如何让中国学生在课间也能说出一口流利的英语?拥有“地球学习村”美名的苏州中学校长张昕用讲故事的方式,为参会的听众们提供了一个校园人文生态环境建设的特殊范例。
五年前,张校长在苏州斜塘镇西马村办了所“融合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中学。“在这个校园里,拥有来自11个省份的1200多名中国学生,还有来自35个国家的623名外国学生。管理这所学校的除了有我本人外,还有来自英国的校长、NICK MAGNUS先生。苏州中学园区校其实是所校中校,校园里还拥有一所纯粹英式的学校——苏州德威英国国际学校,其前身是1619年爱德华艾伦所办伦敦Dulwich College。”
为了促进中英两校学生的交流,实现“多元文化教育”,张校长详细介绍了独特的“校中校”课程设置:分设课堂课程的同时,学生们有很多共同课外活动,涉及文娱体育科技社团等。中外教师们可以跨校兼课,学生跨校选修。所有便利都来源自中英两校零距离、一步之遥的构想。
对话篇
中外教育专家谈个性化
学生个性化学习理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苏格拉底的“苏格拉底讽刺”、孔子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和老子的“天人合一”、“师法自然”等个性化教育思想。在现代化、信息化和国际化的今天,中外教育专家们通过研究和实践,对个性化教育的内涵有了新的理解。借“第六届江苏中小学校长国际论坛”之机,快报记者在活动现场采访了数位中外教育专家。
学生个性化学习是这样一个过程,在师生相互尊重的氛围中,学生根据对自己个性的现有认识,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按照适合于自己的方式和进度开展学习活动。通过这些学习活动获得的经验反作用于学生,使其实现对自己个性的再认识和再发展。简单地说,学生个性化学习就是学生发现发展自己的个性,成为一个完善的人的过程。因此,个性化学习不仅是一种基于学生个性的学习模式或方法,还是一种以促进学生个性自由发展为目的的教育哲学。个性化学习是针对传统同一性、模式化、清一色的教育观而提出来的,是“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的具体化,具有传统教育所无法具有的发展优势。
个性化教育是“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的具体化
◇沈健 江苏省教育厅厅长
个性化教育是个全球挑战
◇澳大利亚贝尔蒙特高级中学校长加理·舒茨贝尔
我认为个性化教育的挑战,首先体现在思想教育方面。因为个性化学习是一个全新的理念,教师以及学校的领导都要全方位的了解什么是个性化学习。我认为,个性化学习对全世界的学校来说都并非是件易事。要想实施个性化学习,首先在资源方面就是个挑战——教师要实现小班化,丰富的教学资源如何解决?第二,师资也要开展个性化学习。教师只有具备相应的素质、专业技能,才能完整地了解个性化学习。最后就是体现在评价体系方面,如何去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评价体系?如何让我们的老师去比较完整地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这也是一个方面的挑战。
强调学习价值促进个性化学习
◇英国埃塞克斯郡议会主任奥利弗·纽兰德
关于个性化学习,我举个例子,是关于学习莎士比亚戏剧的学生。我们那的学生不仅可以在一所学校学习莎士比亚戏剧,还可以在不同的国家和学校来学习、解读。此外,学生们还会参与莎士比亚戏剧的排练、表演,从而体会莎士比亚戏剧的精髓和对全人类的价值。通过这个学习过程,学生们从中可以学习到很多知识和文化。学生们只有在充分了解学习价值后,才能更好地促进个性化学习。
个性化的前提是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美国托马斯中学副校长杰罗米·格林
个性化教育前提是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老师们要做到的是在课外活动中强调学生的自主性选择。比如我校教师会制定一定的课程计划。教师只给一个星期,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完成的时间,剩下的时间学生可以自主安排。如果是完全让老师决定学生今天必须做什么,学生就会失去兴趣,而且学生也不会尊重老师。在美国,一个教师失去了学生的尊重,就会影响到这个教师在教学中和学校中的工作能力。
我对个性化的理解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个是课程设置方面,教师如何去授课?学生们要了解为什么要在这里授课,要学什么?这样才能对上的课程感兴趣。二是强调自由;教师要能够去理解,给学生提供上课以及上课的选择范围。三是体现在学生的表现方面,比如说我们学生学习,教师如何评价?评价包括哪些方面更科学?第四,也是非常的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的反馈。教师给学生们上完课后,教师要对学生的理解情况进行反馈。如有一些不当得地方,教师应该适当的做出调整。
了解学生后个性化教育才最有效
◇ 美国艾薇山和戴登小学校长助理凯蒂·马修斯
个性化教育对孩子未来发展至少有两个方面好处,一个是培养孩子未来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孩子通过相对个性化学习过程,获得成就,体验成功的感受,所以自信心很快就建立起来。另一方面,孩子们将来可以很好的面对工作和处理各种事务。对培养孩子的个性和包容态度,接受不同的学习任务的能力以及加强人与人之间的合作都是受益匪浅的。
教师在上课之前,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制定上课内容和方法。针对学生个性化教育,我们首要的关注点在于了解每位学生的特点,发现他们的特长和兴趣后再实施。只有建立在对每位学生准确把握和理解上的教育才是最成功和有效的。
个性化的教育,是未来发展大趋势
◇盐城市教育局副局长崔成富
我们盐城在这几个方面对个性化教育进行了尝试和努力:第一是加大选择推荐力度,为广大的家长、学校和社会进行选择,让社会各界了解个性化教育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同时我们想通过宣传提升我们教育的水平,更好地在更大的舞台里面寻找同类型的学校开展合作和交流。另外,从行政工作上推广工作,出台激励的政策。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方面,更好地为学校搭建合作的平台,推荐个性化的学习。
学校有特色 学生有个性
◇扬州市教育局副局长 穆光曙
扬州在推进学生个性化学习实际上是通过学校特色打造实现的。我们每年要举办一次学校管理的现场活动、中小学校长的高峰论坛等活动。通过构建不同学校的教学模型,使学校有个性,才能使老师培养学生有个性。现在扬州市市长对我们教育提出三要求,即培养出来的学生有国际视野、中国灵魂和扬州特色。所以我们把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国际上的现代文明有机融合。如提倡古典文学经典诵读的同时进行英语名篇学习。
个性化学习,做起来并非易事。我们金中已做了各种探索,我们提出的教育理念是“为学生一生奠基,为民族负责”。我们尝试了为各种需求的孩子架设桥梁。其中,既有国内普通高考的桥梁,又有为艺术、体育特长的孩子架设的桥梁;针对向往国外一流大学的学生,我们还架设了国际项目的桥梁,一个是从高一开始的英国剑桥国际高中课程A-level。还有一个是和美国两所大学,亚历桑纳大学还有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展开的大学学分课程。通过这样探索,给孩子们提供更多适合个体发展的空间。
针对学生需求架设立体“桥梁”
◇金陵中学校长 邹正
从八十年代起,我们南师附中老校长就非常重视个性化。他提出的鉴别个性问题,一个人的个性需要通过一定程序来鉴别学生个性。他提出通过课程鉴别、心理测试来鉴别,然后因材施教的方法。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来设计课程、丰富他的个性,而不是削平他的个性。保持学生的特长、将来走上社会后更好的发展。所以我觉得,二十一世纪就是个性化的世纪,如果一个民族的教育不能培养人的个性是非常危险,也是没有生命力的。
根据学生特点丰富个性 才更有创新力
◇南师附中党委书记陈汇祥
个性化学习,我的理解是针对学生个性特点不同,而采取个别的学习方式。根据学生的学习内容,方法方式也不同。我认为个性化学习,有三个特征:1、实际性,要为每个学生提供最合适的教育。2、差异性,考虑到每个学生之间的差异。3、自主性,让每个个体都能够有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意识。
实际性 +差异性+自主性=个性化
◇淮阴中学校长张元贵
学生的起点不同,终结点不同,如果说我们都用整齐划一的方式来进行教学,那肯定不能达到很好的目标。我们学校原来提出的学校文化的核心是校风建设即“全面发展、快乐生活”,后来改为“主动发展,快乐生活”。
通过环境和氛围的营造,让学生在学校中主动学习。如果学生主动性发挥出来,我想学生的学习就向个性化迈了一大步。
让学生在学校中主动学习
◇淮阴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校长丁永真
本版撰文 快报记者 戴明夷 本版摄影 王朔 高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