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3版:一周声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3 上一篇 2010年10月3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黎明之前》:足够谍战,未够美剧

  □杨早

  什么《暗算》《潜伏》是谍战剧的标杆,我根本不承认这种说法。我的标杆只有一根:让我相信,让我惊奇。前者是说要让我入戏,相信这个故事真有可能发生在生活里或历史中;后者是说要自圆其说地超越我的推导,在智力上符合逻辑地给我一击——这才是看谍战剧的乐趣所在,对着电视,并不是让人变傻的足够理由。

  《暗算》《潜伏》《黎明之前》,三部戏中,《暗算》的结构设置最好,两头骗,剧中角色与观众都不知道究竟谁是卧底,最原始的好奇心也能支持你一看到底。后两部都是一开始挑明谁在骗人,问题是他能骗对手多久?当然国共相争,共一定笑到最后。知道结局,还要让你追看,细节这根钩子就变得无比重要。

  《黎明之前》跟《潜伏》相比,弱在散乱,头绪颇多,每一条线索都有些摇摆轻浅。当然人家有《人间正道是沧桑》式的兄弟情谊与终将反目打底,又多了一些敌友混淆的温情。但是大格局是一样的,地下党员总是行走危险边缘,险中求胜的方法总是利用敌人内部的矛盾与猜忌。三十六计中的反间计、苦肉计、瞒天过海、偷梁换柱轮番上演,卧底、反卧底、反反卧底往来交替,在险境与失去中反复煎熬,也就有了主人公的哀乐喜悲。

  类型剧就是这么纠结,一面保持既定的成功模式,一面又要从模式中突围。

  《黎明之前》主辅线之间是否构成足够的张力,个人以为未够。一个休眠十年突被唤醒的间谍,很快就驾轻就熟元气复原,只是经历着一场又一场失败,失去一个又一个亲人战友,又在失败中走向成功。想来想去,只能说刘同志人品太好,逢凶化吉,贵人庇佑。

  如果要我总结一下《黎明之前》的最大毛病,我想说的是:编导太上帝。历史有太多偶然,人性有太多叵测,主人公算不清算不到不奇怪,编导不能觉得自己千虑却无一失。都说这是最美剧范儿的国产剧。真的呀?照我看,单是使用旁白这一条,就足以将它打回原形。用旁白说明你不自信,要虚设一个全能的叙事者来引导观众认知。用图像做不到这一点,狂用那么多闪回就美剧啦?

  甭管美剧还是国剧,谍战悬疑剧就两条:一是制谜,二是解谜。回到国产谍战剧,结果昭然(国败共胜),就已弱了一半,细节再扣不紧,就歇啦。

  年轻的汪曾祺写了一篇小说,拿去给老师沈从文看。沈先生看了说:“你这不是小说,是两个聪明脑袋打架!”聪明脑袋打架,为什么不是小说?如果想不明白,就回家看谍战剧吧。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现代快报 一周声色 A23 《黎明之前》:足够谍战,未够美剧 2010-10-3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