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将在11月1日零点正式拉开大幕,在人口普查中,居无定所的社会底层流动人员一直是普查登记对象之一,由于其流动性大,如何在某个时间点准确地对其进行逐一登记是个难度很大的工作。昨晚8点钟,南京全市范围内对居无定所人员的普查登记正式开始,在夜幕之下,记者跟随秦淮区人口普查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在该区一些露天易吸引居无定所人员的场所进行普查登记,两个小时不到就登记了近20人。
普查行动连夜开始动静不大
昨晚8点钟,记者跟随秦淮区人口普查办公室人员开始这一趟体验之旅,该区常务副区长孔祥勇亲自带队,秦淮区公安分局梁副局长等也带着警力跟随前往,为了确保普查工作顺利进行,一共只出动了两辆汽车,“不能动静过大,以免给普查对象造成误解,一旦他们离开了就困难了。”
“人口普查工作难度挺大,入户调查是担心遇到住户不配合,对居无定所人员担心他们有顾虑。”工作人员介绍,毕竟人口普查是一项公益性调查,对公众无强制措施,而往年的人口普查,也总是能查到一些逃犯之类的,因此也必须做好一些准备工作,还要取得他们理解。
第一站是红花街道下面的响水河大桥桥墩下,一行人赶到现场时,街道的人口普查员也赶到现场,在桥墩下面住着的是一位七旬老汉唐师傅,细心的普查员已经提前进行了摸底,对于普查员的到来唐师傅并不惊讶,他告诉记者,人口普查他在电视上早就看到了,也明白这项工作,登记很顺利,巧的是唐师傅抽到的还是人口普查中10%比例的长表登记,需要耗费较多时间,据了解,唐师傅以前是白下区的,但是由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拆迁,之后就一直住在桥墩下,已经有20多年。
秦虹桥下一下子发现七八人
随即记者又跟随前往龙蟠中路秦虹桥下,秦虹街道社会事务科的人员专门给大家准备了手电筒,因为普查对象居住在桥洞下面,桥洞十分低矮,下面黑乎乎的,走路都得弯着腰。
走了很长一段路,在第一处大家发现了几个地铺,但是没有人。熟悉情况的街道普查人员带着大家继续往里走,终于在里面找到了一个更大的聚居场所,里面没有电,有人点着蜡烛,高高低低有好多个铺位。工作人员赶紧高声招呼,“人口普查的。”对方顿时放下警惕,“好的。”
借着手电光,普查登记员一一对居住的人进行登记,经了解,这个地方居住了有七八个人,其中有来自四川的,有河北的,还有安徽等地的,基本都是捡破烂为生。其中一对中年男女是夫妇,“我们原来在夫子庙的,昨天刚搬到这里,今天你们就来登记了。”随即他们都很配合地拿出身份证进行登记。
记者发现,登记员登记内容包括了户主、性别、出生日期、民族、户口性质、户籍地址、学历、来南京时间等等,对于其职业,基本都登记为务工经商。登记结束之后,普查员又给每人发放一张“已登记证明卡”,并告诉他们,只要登记过一次,下次再遇到普查时就可以拿这张卡避免重复登记。
“普查是有很强的科学性的。”工作人员介绍说,因为全国人口普查的设立时间点是11月1日零点,在那个时间点普查对象在哪里居住,就在哪里登记,从而确保不重复。不过南京市这次对居无定所人员从30日夜间就开始登记,要一直持续到31日凌晨两点,在此期间也要确保尽量找到辖区内每个居无定所人员,比如那对安徽夫妻,刚刚搬来,所以就必须在秦虹街道这里登记。
“你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员”
在中华门街道晨光医院旁边,一位刚刚流浪至此的老太太也接受了登记。该街道普查人员介绍,辖区内有一些老的浴室有人长期住宿,还有很多小旅社有长包房,这些他们近日都提前进行了排查,昨天就发现了90多名此类流动人口。
“现在还有一些新的形式,比如说房车,一些外地打工者白天开着汽车送货,平时一家老小就吃住在车上。”据了解,在双塘街道,昨天一下子发现了五辆这种房车,涉及到数十人。
随即记者又跟随来到夫子庙,在瞻园路浦发银行门口,普查人员对一位流浪汉进行了登记,当时他还在蒙头睡觉,见到普查人员后,纳闷地问:“我们也要登记啊?”得到确认后,他才慢腾腾地从衣服里面掏出一个塑料袋,小心翼翼地拿出了自己的身份证,交给工作人员进行登记。经了解,该男子是六合人,是10月初才到夫子庙一带流浪的。
“我们晚上在夫子庙一带已经找到了两个。”夫子庙街道的郭主任说,两人都是流浪乞讨人员,其中一个小女孩是1992年出生的,残疾人,还是没有户口的,作为户口待定也做了登记。而此前白天他们摸底时发现一共有六个,“行动不是持续到凌晨两点吗,现在有些人还没回来,等到夜里我们来找,估计都能找到。”
“怕不怕他们抵触不配合呢?”对此,郭主任称,对于人口普查,流浪人员难免有抵触,不过遇到这种情况,他们都会宣传,“你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名公民,应该配合登记。”这样一说,大家都能接受了。
快报记者 孙玉春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