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9版:发现 身边科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0年10月1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小细菌如何能 帮警察破获悬案

  提到细菌,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不干净,脏,危害健康。但事实并非如此,每个人的身上都有不少细菌,我们的身体其实就是细菌的天然游乐场。而其中只有少部分是对人体有害的。事实上,很多细菌不仅无害,反而对身体有益。而近年来,科学家们还发现,这些细菌还能帮助警察破案。

  随着微生物科学的不断发展,细菌正逐渐成为破案的利器。下面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在法医学研究人员的显微镜下,细菌好像会说话了——它们告诉我们谁是真正的罪犯。

  仅根据6枚模糊指纹如何找到凶手

  2009年8月27日下午,英国剑桥警察局接到报案:在郊区一幢民房内发现一具尸体。警察迈克尔和法医安东尼赶到案发现场时,发现屋子里发出强烈的恶臭,尸体已经开始腐烂,流出黄色的液体。死者是一位独居的、比较富有的老太太凯琳娜,她被人捅了一刀而身亡。屋子里被翻得十分凌乱,贵重的财物都没有了。迈克尔初步推断,这是一起劫财谋杀案。由于老太太独处于小区偏僻角落的一幢大别墅,性格又十分孤僻,和邻居很少来往,因此没有人知道她是在哪一天被害的。

  凯琳娜所在的小区是一个老式小区,小区的保安十分松懈,不对外来人员进行登记,也没有监控录像。也就是说,除了小区居民外,找不到外来的嫌疑人。小区的保安和邻居反映,老太太同邻居从不来往,也从不见有人来探望她。迈克尔查阅了凯琳娜的档案,发现她是一位富翁的独生女,终身未嫁,在英国国内没有任何亲属,只有几名移居美国的远亲。迈克尔和美国警方联系,证实凯琳娜的远亲近期没有来过英国。显然,这是一起陌生人行凶杀人案。凶手是谁呢?就像许多电视剧中的剧情那样,迈克尔只能指望法医安东尼从法医学的角度找到有用的证据。

  安东尼对现场进行了仔细搜查,但没有找到多少有用的线索。从现场来看,凯琳娜是死于报案10天前的突然袭击,没有做出任何反抗的动作。可以推断,凶手通过某种合理的理由进入室内,并且在发现老太太独居后突然起了杀心。由于案发时间距离报案时间较长,当天又是晴天,凶手没有留下足迹。凶手作案时没有佩戴手套,但由于距案发时间较长,夏天气温又高,安东尼只是从门和抽屉的把手上提取到6枚十分模糊的指纹,无法判断是受害者的还是凶手的。没有任何目击者,没有特定的嫌疑人,现场痕迹又十分模糊,侦破工作陷入了僵局。

  细菌能把模糊指纹变清晰

  安东尼在英国警方的内部网络寻求帮助,希望有人帮助他解开模糊指纹之谜。两天之后,英国法医科学实验室的大卫·哈珀博士给安东尼打来电话说他有新技术可以试试,这个新技术就是利用细菌。

  对于没有嫌疑人的凶案,指纹证据具有强大功能,因为大多数国家的司法机构都建立了指纹数据库,有的国家建立了有前科的违法犯罪人员的指纹数据库,有的国家甚至建立了全民指纹数据库。把现场提取到的指纹输入到指纹数据库中,就有可能在没有嫌疑人的情况下找到真凶。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比如凶手的手指受到磨损,现场指纹受到污染,或者像凯琳娜遇害案那样时间过长等,现场提取的指纹可能模糊不清,输入到指纹数据库中也难以找到匹配的数据。

  对于凯琳娜遇害案中的模糊指纹,需要想办法把它们变成清晰的指纹。哈珀博士提出:让细菌来完成这项任务。首先用营养基复制现场的模糊指纹,然后用营养液润湿指纹,再在上面放上一些特殊的细菌,细菌就会沿着指纹的纹路生长繁殖。

  安东尼发现,哈珀培养的那些细菌并非普通细菌,而是在紫外线的照射下会发出绿光的荧光转基因细菌。当这种细菌沿指纹分布生长出来后,只要用紫外线一照,指纹就可清晰地显示出来。再过20多小时,指纹变得更清晰。这时用照相机把指纹拍摄下来,输入指纹数据库进行比对,或者同嫌疑人的指纹进行比对,就可为破案提供可靠的证据。

  迈克尔和安东尼非常幸运,他们在指纹数据库里找到了匹配的数据。在所检测的6枚指纹中,有5枚指纹都指向一个名叫莱斯特的人。莱斯特有犯罪前科,曾因入室抢劫而入狱5年。剩下的一枚指纹是凯琳娜的,这说明可能是莱斯特单独作案,没有同伙。

  迈克尔将莱斯特的照片打印出来供小区保安和居民辨认,确认莱斯特在8月17日前后曾以空调维修员身份进入该小区。空调维修公司也确认莱斯特在他们那里做了半年的维修工,于8月18日辞职离开。英国警方下达了对莱斯特的通缉令,最终在诺丁汉市的一个赌场内将其抓获。莱斯特起初对自己的罪行不予承认,但在警方播放法医利用细菌复原指纹的录像之后,他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

  在这起案件中,小小细菌立了大功,它不但帮助警方找到了真凶,而且作为犯罪证据获得了法院的认可。

  人体不同部位居住着不同部落的细菌

  在上述案例中,法医学家利用荧光转基因细菌复原模糊指纹,从而帮助破案。事实上,罪犯本身留在犯罪现场的细菌也能帮助破案。

  细菌是一种原核单细胞微生物,是自然界中分布最广、个体数量最多的有机体。细菌分布最多的地方是土壤。美国一个研究团队研究发现,在1克没有受过污染的泥土中竟然有100万种不同的细菌。细菌的形状细短,结构简单。细菌的个体非常小,目前已知最小细菌的直径只有0.2微米,因此我们只能在显微镜下看到它们。1683年,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使用自己设计的单透镜显微镜放大200倍,首次观察到了细菌。1828年,德国科学家埃伦伯格提出用bacteria给细菌命名,意思是“像小棍子一样的小生物”。

  提到细菌,人们往往会想到那些可怕的危害身体健康的病菌。其实,自然界中的细菌大部分是人类的朋友。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有不少细菌,我们的身体就像是细菌的天然游乐场。无论多么爱干净的人,身上都会有数以亿计的细菌。统计表明,人体内及表皮上的细菌细胞总数约是人体细胞总数的10倍。数量庞大的细菌在人体各处都有分布,有的“居住”在人体内部,有的“居住”在皮肤表面。研究人员称,人体各个部分的细菌分布大不相同,比如在光滑干燥的前臂上发现的细菌与在潮湿温暖的腋下发现的细菌的差别,有如沙漠与热带雨林的迥异。

  细菌并非只是人们所厌恶的病菌,更不是病毒。事实上,会损害人体健康的病菌只是人体细菌中很少的一部分,有一部分细菌既无害也无益,而大部分细菌是有益于我们身体健康的,比如生活在我们肠道中帮助消化的消化菌。研究发现,每个人所携带的细菌种类各有不同,它们在人体的分布情况也因人而异。2009年11月,美国科学家在进行多年研究后,绘制出第一幅人体细菌图集,包括从额头到脚(比如鼻子和肚脐)的细菌分布状况。研究人员绘制这个图集的目的起初只是为了找出健康人群指标,作为研究疾病的一个基础,但后来他们发现这个图集还可以用于法医学,用于人体身份识别。

  每人手上的细菌都独一无二

  细菌和人体的关系十分密切,简直到了不离不弃的程度。但对法医们来说,他们更感兴趣的不是人肚子里或脸上的细菌,而是人手上的细菌,因为罪犯作案几乎都要用到手。罪犯的手一旦接触到案发现场的物体,手上的细菌就会留在这些物体上,并存活相当长一段时间,而且不会因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而发生改变。因此,研究人员认为,可以提取罪犯留在犯罪现场的细菌,然后对这些细菌进行DNA分析,再同犯罪嫌疑人手上的细菌DNA进行比对,就有可能找到真正的凶手。

  研究还发现,平均每个人的手上大约携带150种细菌,任何两个人手上所拥有的同种微生物只有13%左右。因此,与指纹一样,细菌在人手上的分布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触摸物体后留下的细菌痕迹也是独一无二的,而且还能长时间保持稳定不变。因此,科学家认为,细菌可以像指纹一样用于人的身份识别。

  为了弄清楚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会留下这些细菌痕迹,研究人员进行了下列实验。他们先将电脑擦拭干净,然后在志愿者使用电脑后,从键盘和鼠标上提取上面的细菌进行DNA分析。结果发现,每一台电脑表面细菌的DNA特征与该电脑使用者指尖上的细菌十分匹配。接下来,他们对志愿者使用过的鼠标和他们手上的细菌进行取样,两者进行相似性对比,结果发现鼠标上的菌群与使用者手上的菌群全部吻合。

  罪犯别想赶跑手上的细菌

  研究人员还发现,如果罪犯企图通过洗手摆脱这些细菌的纠缠,即使他用了大量洗涤剂,也不能把它们赶跑。在洗手后数小时内,手上的这些细菌群落就能恢复原状。为什么人手上的细菌分布有这么强大的恢复功能呢?这目前还是一个谜,科学家猜测有三种可能性:第一,手部细菌并非只生活在皮肤表皮,而是在皮肤真皮中也有相同分布,洗手只是洗去了表皮上的细菌,而之后不久,真皮上的细菌会穿过表皮“移居”到皮肤表面;第二,这些细菌是从身体的其他部位补充过来的;第三,这些细菌从空气中再次聚积到手上,形成一个稳定的细菌分布群落。根据手部细菌分布具有特异性,研究人员更认可第一种猜测。 

  研究结果还显示,在室温下菌群能保持两个星期不变。有关专家说:“这些发现真让人感到惊奇,我们从来不知道这些微生物如此健壮。”

  研究人员希望,将来这一技术能帮助刑侦人员和法医识别犯罪嫌疑人。或许有人会问:既然凶手是在不戴手套触摸物体的情况下才留下手上的细菌证据的,那为什么不用指纹直接作为破案线索呢?这是因为指纹有时难以在布料等多孔材质上留下来,而细菌则可以在任何材质上保留下来。另外,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变化,指纹在几天内就可能模糊甚至消失,而细菌痕迹则可以保留两个星期。

  与DNA证据相比,细菌证据也有它的优势。除非物体上沾有血、组织、精液或唾液,否则很难获得足够的人类DNA作为法医鉴定证据。但是,皮肤表面接触物体会残留大量细菌细胞,而且细菌DNA比人类DNA简单得多,通过DNA鉴定细菌种类比检测人类DNA证据要容易得多。有关专家认为,即使现场有指纹证据和人类DNA证据,对现场的细菌证据进行分析也是很有必要的。细菌证据能够为破案提供一条独立的线索,这有利于使凶手认罪。

  研究人员下一步还将研究人体细菌痕迹黏附在不同表面(如金属、塑料、玻璃等)上的情况。研究人员表示,这项新技术对于不能获得清晰指纹的肮脏表面、织物和触感粗糙的材料会更加有用。新技术还能识别同卵双胞胎的情况,尽管他们继承了同样的DNA,但手上的细菌种群还是有差别的。摘编自《大自然探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现代快报 发现 身边科学 A29 小小细菌如何能 帮警察破获悬案 2010-10-1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