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中国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2010年9月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湖北发现
国民党3000抗战将士遗骨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政府2日召集多名文史专家,对近日在该地一工地施工中发现的大量人体遗骨进行了考证。专家认为,这些遗骨应该大多属于抗战时期国民党75军预备第四师的将士,数量可能多达3000余具。目前当地一些村民已提出申请,建议建立烈士陵园纪念抗日英雄。

  雨水冲刷,露出人体遗骨

  遗骨发现地位于夷陵区黄花乡南边村村委会背后宜(昌)巴(东)高速公路工地的一片山坡上。2日,记者来到现场时看到,泥土开挖过后受雨水冲刷,露出了很多人体遗骨。当地63岁的村民李先爱已经在数十平方米的范围内找到数十截遗骨。据当地多位村民回忆,他们过去在田间劳作时经常会发现遗骨。经专家考证,这些遗骨的分布范围大约为30亩地。

  现场考察的夷陵区文物普查办公室副主任余国斌介绍,根据史料记载,这些遗骨应当属于国民党75军预备第四师的将士。国民党迁都重庆后,为阻断日军入川的线路,国民党75军预备第四师曾在这一入川要道与日军对峙、鏖战4年多。

  重伤员存活机会很小

  73岁的村民秦德标出生于南边村,回忆起小时候五岁时的经历,老人记忆犹新。“1942年,时任国民党75军预备第四师师长傅正模在南边村买下30亩地用作阵亡将士公墓,并在旁边建了一所野战医院。”秦德标说,“将士在战斗中受伤后都被送到这里治疗,由于医疗条件简陋,不少人都不治身亡并葬于公墓,埋在这里的除了阵亡将士,还有许多当地支援前线、运送生活物资和武器弹药的民夫。”

  易行锡是当年预四师的一名通讯兵。1995年,夷陵区政协工作人员通过易行锡的口述,整理出一篇回忆文章。2年后,年近耄耋的易行锡与世长辞。

  易行锡回忆,他每天都能看到成批伤员从前线运回。由于日军封锁了运输线,医药奇缺,全靠人工运送,民夫们从莲沱上山,经牛坪垭、下晓峰河、过张家口,才能运到野战医院。不仅数量有限,而且不能及时送到。因此,一般重伤的将士,存活的机会就很小了。

  根据抗战老兵的回忆以及残碑记载,国民党75军预备第四师有3000余阵亡将士埋葬在此处。据了解,这段历史在《宜昌县文史资料第9辑》中也有记载。

  村民建议建立烈士陵园

  记者在采访中还得知,过去该村有很多石碑,刻着阵亡将士的编号。然而,这些石碑在“文革”时期遭到破坏,所剩无几。山坡上头有一块残碑,是傅正模为阵亡战友所立,上面所刻的“不成功,便成仁”几个字依稀可见。

  夷陵区文化局文化科科长杨永泉表示,目前文化局已委托南边村村委会把暴露在地表的遗骨收集起来,具体处理措施尚在酝酿之中。据了解,秦德标等20多名村民已向当地政府提出联名申请,建议保护遗骨发现地,建立烈士陵园,以纪念这些为抗日战争付出生命的民族英雄。

  逾三千将士牺牲于此

  夷陵区抗战史研究专家简兴安介绍,1940年6月宜昌失守后,国民党75军预备第四师师长傅正模、副师长王中柱率部退居晓峰一带,而师部就在位于南边村枣子树岭的一个大地主家里,该师野战医院就位于河边的平地上。

  1941年,预四师曾参与小溪塔地区的反攻作战,先后在沙坝店子等处发生激烈战斗,该师伤亡惨重。在数年鏖战期间,该师超过3000名将士牺牲。

  1940年6月宜昌沦陷,日军向西北方向进犯。黄花两河口以东地区均被日军占领,日军修筑了大量工事,企图步步推进,进占四川。

  75军预备第四师于1941年春担负小溪塔地区的防守,在宜的四年多时间里,经历最惨烈的战役是1941年冬的血战沙坝店子。

  一日凌晨,师指挥部向10团下达夜袭沙坝店子日军据点的命令。约2点,主攻团进入预定区域,在离敌军阵地约300米的山地潜伏。当工兵剪第三道铁丝网时,触动了敌人的警报,一时敌军军犬狂吠,照明弹立即升空,我部1000余人顿时暴露无遗。

  团长立即下令冲锋。预四师一无掩体,二无战壕,一排排被日军火力扫倒,冲一次倒一批。三营营长冒着弹雨,带领50多人从侧面迂回,接近敌阵,连炸敌碉堡两个,接着与300多名日军短兵相接,展开惊心动魄的肉搏战。但因寡不敌众,10团在此次战役中仅剩下13人,其中3个重伤、5个轻伤。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现代快报 中国新闻 A2 湖北发现
国民党3000抗战将士遗骨
2010-9-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