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块精心制作近1年之久的仿清乾隆年间的金砖在相城区御窑成功出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御窑金砖第六代传人金瑾介绍说,这是为参加世博苏州馆相城周而专门烧制的。据了解,御窑金砖、元和缂丝、陆慕泥盆旧时的“皇室三大贡品”以及苏派砖雕、渭塘珍珠、水乡草编、阳澄渔歌等在内的民间文艺“相城十绝”将于下周精彩亮相世博相城周,向中外游客展示相城悠久的历史文化魅力。
金瑾说,御窑金砖为古代皇帝所御用。明代朱棣迁都北京,大兴土木建紫禁城,当时相城陆慕生产的金砖由于其质地精良,博得永乐皇帝的赞赏,赐名“御窑”,故宫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地上铺的都是御窑金砖。烧制一块金砖需要精选阳澄湖畔的纯黏土,经过选泥、练泥、制坯、阴干、烧制、窨水、打磨等37道工艺才能完成,因“敲之有金玉之声”而得名“金砖”。
作为御窑金砖的第六代传人,金瑾家里至今保留着清朝乾隆年间留下的古砖。金瑾介绍,由于是当年遗留下来的次砖,不能进贡,加上年代久远破损比较严重,不能代表御用金砖的最高水平。得知要参展世博会,他去年年底就开始精心采制纯黏土,根据祖传的古老工艺流程,还原复制了清朝的金砖。只见,这块仿古砖70厘米见方,表面呈深褐色,整体光洁典雅、古色古香。砖的侧面,刻有“乾隆二年成造细料二尺二寸金砖,江南苏州府知府黄鹤鸣署知事丁士英管造,甲二窑户金汉晋明”等有关年号、尺寸、督造官、窑户等字样。金瑾说,该砖“敲之有声,断之无孔”,达到了以前皇家御用的标准。此外,仿金砖侧面刻有的内容如同每块金砖的“身份证”,可见古代从官员到督造到窑户,层层冒着生命危险才能生产出一块质量上乘的金砖。
除仿清乾隆年间的金砖外,元和缂丝传人王建江制作的皇帝龙袍、中平澄泥堂制作的澄泥玉带秋水盆、清水荷花双盖方盆、士隐对盖和合盆的蟋蟀盆将一一亮相世博。相城区政府有关人士介绍,“皇室三大贡品”首次抱团走上世博大舞台,游客可以面对面地欣赏古代“束之高堂”难得一见的珍贵物品。目前,世博相城周工作人员正在就“相城十绝”参展做最后的准备工作,9月4日至10日将在世博苏州馆内与游客见面。
陈泓江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