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4天,76岁的陆秀兰不知道该住到哪里去了。陆秀兰是原南京最长寿老人郑集的保姆,前两天,郑集老人过世,照顾了郑集10多年的陆秀兰突然“无家可归”了。5年前,郑集在105岁高龄的时候,曾经签下一份转让房产的声明,把自己一套60多平方米的房子低价转让给照顾他的另外一名保姆陆琴芬,但陆秀兰拥有其中一间房子的居住权。郑集去世后,陆秀兰想要根据这份协议住到房子里去,结果却连门都没能进去。
□快报记者 谢静娴 朱俊俊
曾是亲戚
“祖孙之情”
老保姆其实是小保姆的姑妈
坐在记者面前,满头白发的陆秀兰一脸哀伤。十几天前,陆秀兰照顾了16年的郑集老人走了,她还没有从悲哀中缓过神来,又要开始为自己的未来烦神。其实,细心的郑集早在几年前就已经把这一切安排好了。“但她不让我住进去。”陆秀兰说。陆秀兰口中的她就是郑集的另外一名保姆陆琴芬,37岁,目前是南京大学的教务员。陆秀兰不太愿意评价这个之前的“同事”,除了心里有芥蒂之外,另外一个原因是,陆琴芬其实是她的侄女,“她应该喊我姑妈。”
陆秀兰是1994年开始照顾郑集的。当时,郑集已经94岁,儿女在外面有自己的事业,所以郑集请了陆秀兰来照顾他和夫人的起居。1997年,郑老生病住院,当时病情很凶险,而郑集80多岁的妻子也需要人照顾,陆秀兰就把正在温州打工的侄女陆琴芬喊来照顾郑老。
陆琴芬很让郑集满意。这个年轻的女子有高中学历,文化水平比她的姑妈高,所以,等郑老出院后,陆秀兰基本就负责老人的生活起居,而陆琴芬兼职当起了老人的秘书,郑老有什么文章或者文件需要处理,就由陆琴芬在电脑上打字。
“祖孙之情”
“她善良、勤奋,我把她当孙女看待。”
据了解,陆琴芬是1997年从浙江农村到郑老家的,当年才24岁。十几年过去了,陆琴芬如今已是一名在高校工作、并嫁入书香门第的大学毕业生。“可以说,这一切都是郑老给的。”郑集的学生朱长生告诉记者,郑老还曾多次夸赞陆琴芬,“她善良、勤奋,我把她当孙女看待。”
2001年6月,28岁的陆琴芬拿到大专自考文凭。由于迟迟没有交上男朋友,郑老于是到处托朋友为她介绍对象。2003年12月,陆琴芬嫁给一名会计,婆婆是南京一所高校的老教授,也是郑老的朋友。为了参加陆琴芬的婚礼,郑老特意提前一周停下手头的工作休养身体,因为他担心自己的身体支撑不到婚礼结束。
郑老工作的时候,陆琴芬也常常帮忙打打字、整理一些资料,在郑老最近几年的著作上,也都会出现“承陆琴芬小姐细心鼎力协助”的字样。“为了帮陆琴芬找份工作,郑老也没少出力。”
意外发现
郑老把一套房子转让给了小保姆
郑老是个非常宽厚的人,所以在他身边照顾他,陆秀兰觉得很开心,而自己的侄女又能为老人做点其他事,在后来的几年内,大家一直生活得其乐融融。郑集每次见到外人的时候,总要说两个保姆的好,语气里充满了感激。今年,郑老再次住院,而陆秀兰的老公也因为照顾郑集累病了,郑集为此还满是歉疚。
但让郑集不知道的是,其实早在2005年时,陆秀兰和她的侄女之间,就开始有矛盾了。而矛盾的起因,是为了一套南秀村的房子。2005年初,陆秀兰的女儿帮妈妈为郑集的住所打扫卫生,突然在书桌上发现了一张《房屋转让声明》,这份声明声称,为了回报陆琴芬对自己多年来的照顾,趁自己神志还清醒,愿意以1万元的低价把位于南秀村的一套房子转让给她。
昨天,陆秀兰的女儿拿出了一份她复印过来的声明,“这份声明除了标题是郑爷爷的字迹之外,其它都不知道是谁的。”陆秀兰的女儿看到这份声明之后,偷偷把它复印了下来,又把原件放回了原处。拿到这份复印件之后,陆秀兰找到了郑集的几位学生,要求他们为她主持公道。
慷慨赠房
按目前的市价来算,房子总价超百万
引起纠纷的位于市中心的这套房产,按照目前的市价来算,总价在百万之上,郑老却慷慨地给了自己的保姆陆琴芬。可记者了解到,老人生前对自己却是十分吝啬的,对钱也基本上没什么概念。
一位和郑老相熟的老师告诉记者,郑老在生活上十分节俭,每天的伙食费大概也就六元钱。几年来,他从来没有为自己添一件衣物。他的上衣、裤子上打满了补丁,袜子破得后跟都快掉了,他就叫保姆帮忙用线补补再穿。上街买菜时,他也总是拣最便宜的菜买,从来不买刚上市的新鲜蔬菜。有一次上街买菜,他问了一种鱼的价格,鱼贩说十元一斤,他误以为是四元一斤,就叫人称了一条,等付钱时才知道是十元一斤。他连忙说:“太贵了,我不买了。”“就在去年10月,郑老为了省钱,还特地从家里的二楼走下来,坐轮椅十多分钟到理发店理发。因为上门理发是10元,而到路边店理发是5元。”这位老师说。
晚年的郑老常年住在家中,很少外出,对钱也没什么概念。去年10月,郑老也赶了回时髦开了个博客,记者采访了郑老。见记者拿着个笔记本电脑,郑老十分好奇,左看右看,问了一句,“你这个叫什么啊?”“这是笔记本电脑。”老人点点头问,“哦,这个要几十块钱吧?”当记者告诉他,这台笔记本差不多价值一万元时,老人张大了嘴巴十分惊讶,“要这么多钱啊?”
重写声明
给小保姆的房子里有老保姆一间房
“我们觉得郑老的做法有点不妥。”萧信生和朱长生都是郑集的学生,萧信生以前还是南大生化系的系主任。除了陆秀兰和陆琴芬两个保姆之外,照顾郑老最多的,就算他们两个人了。郑集对这两个学生也非常信任,萧信生还兼任了郑集基金会的负责人。
两人决定去向郑老做做工作。其实对于郑老的房产,两人都非常了解。郑集曾经有一套小别墅,1993年转让给了大女儿,大女儿给了他3万美金。郑集把这钱做了分配,其中2万美金捐赠给了两家杂志社,还有1万美金成立了基金会,用来捐助南大贫困的学生。虽然郑老把房子卖掉了,但他的大女儿还是让郑老继续住在这套小别墅里,直到他逝世。
由于郑集没有了房子,根据南京大学的规定,像郑集这样的老教授应该享受120平方米的住房,于是分配给他一套南秀村的住房,60多平方米,“面积不足,南大估计还给了一点补偿,补偿款大约在6万元左右吧。”萧信生回忆。而就是这套南大分配的福利房,闹出了矛盾。
萧信生和朱长生于是给郑老做工作:“陆秀兰年纪大了,又不是南京人,总要为她的养老考虑考虑吧!”郑老听后很有感触,决定重写一个声明。这份声明写道:“本人现在神志清楚,自愿将南秀村某栋某室自有住房转让给陆琴芬,以回报她多年来对我工作和生活上的照顾。同时也需要说明的是:陆秀兰也照顾我生活多年,我过世以后,她在南京生活期间可以居住该房一小间,除免付房租外,有关她的一切费用她须自理。”上面签署了郑集的名字,同时,萧信生和朱长生作为见证人也在上面签字,签署的日期是2005年的3月13日。
再起纷争
小保姆称拥有产权,房子归她处置
这个纠纷暂告一段落。陆琴芬把转让来的房子租了出去,陆秀兰则继续在郑老的小别墅,和侄女一起照顾老人。老人在世的这段时间,一直没有什么矛盾。但过世之后,矛盾又爆发了。
老人过世后,他的大女儿把这套小别墅收了回去,并要求陆秀兰在8月15日前离开。陆秀兰于是想到了5年前的那份声明。“我和陆琴芬联系,她起先说,房子已经出租,现在让人走算违约。后来再联系,她却说这个房子产权是她的,她自己有处置权。”
萧信生和朱长生再次把陆琴芬叫过来协调,但陆琴芬在协调过程中很不配合,老是打电话,这让两个老人很生气。“没想到她会这样子,以前我们觉得她还是很单纯的。”而让朱长生担心的是,他们曾经为此咨询过律师,不知道陆琴芬拿到房子后是什么时候去办产权过户的,如果是在重新签署声明之前,那份声明是否有效,因为房子既然已经是陆琴芬的了,郑集要求留一间房间给陆秀兰居住,是否有这个决定权呢?
此外,郑老将房产转让给小保姆陆琴芬一事,其子女毫不知情。郑集的小女儿郑凯蒂昨天告诉记者,这件事居然还是住在美国的姐姐听别人闲话家常才知道的。“郑老的子女不知情,那是因为陆琴芬不让说。”陆秀兰回忆说。当时她听说郑老把房产要转让给陆琴芬,就对她说,这件事首先要让人家的子女知道,这毕竟是郑老的财产。但陆琴芬却一口回绝,这件事是不可能让他的子女知道的,如果知道了,房子就转不过来了。
对上述纠纷,郑集老人的子女对此表示“目前不发表任何意见”。
拒绝采访
“他们的那份声明是没有法律效力的。”
房产纠纷的背后,真相到底是什么?昨天下午,记者拨通了陆琴芬的手机。“房子我早就转让了,他们的那份声明是没有法律效力的,是他们逼着郑老写的。”陆琴芬在电话中语速匆匆,对记者的采访有些不乐意,“听说他们要走法律途径,我等着呢。”说完就把电话挂断了。下午,记者又多次拨打陆琴芬的手机,她不再接听。记者又给她发了短信,希望她能接受采访,但直到发稿时仍没有回信。
资料链接
郑集出生于1900年,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我国营养学的先导者之一,曾任中国营养学会第二任理事长。进入古稀之年后,他致力于衰老生化机制研究,是我国抗衰老学奠基人,对养生和抗衰老很有心得。他也是南京最长寿老人、世界最长寿教授。7月29日晚上6点20分,这位110周岁(虚岁111岁)老人走完他的传奇一生。
编后
南京最长寿老人郑集走了!老人本应该走得心无牵挂。因为儿女们早已长大成人无须操心,因为在他的悉心安排下,他一直视为亲孙女的小保姆有了好的归宿,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老保姆也有了安身立命之所。然而,有一点老人肯定没想到,他刚刚过世,一处由他赠出的系着亲情、恩情的房产,留给亲人们的竟然是猜疑和纷争。这样的结局显然非老人所愿,也让所有善良的人们深感痛心。
所幸的是,种种纷争并非不可调和。从文中来看,第一次声明,老人是一心想让小保姆“孙女”未来能生活得更好;重新修改声明,老人则是让老保姆未来不至于无家可归。面对老人的善良愿景,我们衷心地希望所有干戈能化为玉帛,这不仅仅因为当事人双方有着割不断的亲情,最重要的是能让郑集老人的在天之灵永远得到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