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1版:一评再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2010年8月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正气靠炒作还会弘扬起来吗?

  孙老伯求表扬求的是正气 2010年8月2日 晶报 社论

  做好事不留名,这是众多“好心人”故事中的经典桥段,也潜移默化许多人的道德原则。但最近,一位80多岁的老伯却用自己的行动“挑战”了这一原则。据《青年时报》报道,57岁的何大妈晨练时一头栽进了荷花池,年过八旬的孙老伯奋不顾身跳入池中救人。何大妈心存感激,打算登门道谢,却被孙老伯要求:找电视台、报社,把他的行为曝光一下,让大家知道。

  晶报一评

  如果孙老伯所言是真,那么与其说他是“求表扬”,不如说是“求正气”。这是一个讲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时代,对于许多人来说,不能为自己带来利益的“正气”显得如此廉价。

  这起“求表扬”事件,同一部名为《求求你表扬我》的电影颇有相似之处。影片中,老实的杨红旗要求报社表扬自己,理由是他救下了一个险遭坏人强暴的女大学生……尽管不似孙老伯“求表扬”的动机那么“高尚”,但一个人追求荣誉,甚至以荣誉作为衡量生命的价值,值得尊重。

  即使孙老伯没有弘扬正气的“高尚动机”,他求表扬的举动也没有半点可贬抑之处。助人为乐光明正大,可以选择默不作声,也可以选择公布于众,是否“低调”并非评判道德高尚与否的惟一标准。

  现代快报二评

  “做好事求表扬” 粗看细看大不同 2010年8月4日 现代快报 沈塘

  有些事,“粗看”与“细看”,结果大不同。粗看,孙老伯是“做好事求表扬”;“细看”,则是“做好事求报答”,甚至可以说是“道德勒索”。

  孙老伯对于被救者的诸多苛求,实质上是把善行视为“放贷”,被救者也就一下子成了欠债者。“报恩”的前提是不受强迫,可在中国的报恩文化里,施恩者往往以“恩人”自居,相对而言,受恩者则须做感激涕零、毕恭毕敬状,不敢稍有怨言,否则就是“忘恩负义”。古典有“廉者不受嗟来之食”,何以不受?我想就是受不了“嗟来食”那一副“恩人”嘴脸,更不愿欠一屁股还不完的“恩情”债吧。

  现代快报再评

  对于老人救人,我们应该交口称颂,这没有异议。异议在于,老人能不能求表扬。对此,这两篇评论各执一端,各有理据。就我而言,坦率地说,实在不习惯这位老者的做法。“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我还是欣赏这句古话。

  老人救人,本身就具有新闻性,通常来说,媒体漏不了它。但由老人自己要求媒体宣传,即使是为弘扬正气,但这种方式,也会让那种正气变味,甚至效果适得其反。这些年,炒作一词已为常见,让媒体宣传自己,无论出于什么理由,都给人以炒作之感。问题是,正气靠炒作还会弘扬起来吗?因此对肯定这位老者做法的评论,我个人不能够投赞同票。同样,那篇对老者持否定看法的文字,就其文字言,我亦难以赞同。语用既重且过,什么叫“道德勒索”?什么叫“放贷”?毕竟还是一个救过人的老者,无论就事论事,还是就事论理,有问题指出即可,指责大可不必。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现代快报 一评再评 A21 正气靠炒作还会弘扬起来吗? 2010-8-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