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0版:柒观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下一篇 4 2010年8月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政府部门报告偏离民意算不算失职?

  关于官话套话,曾经很流行这样一句顺口溜——“你说的我不想听,我想听的你不说”。到了2008年5月1日《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之后,在一些地方,信息公开也罩上了官话套话的影子,套用前面那句顺口溜,就是“你公布的我不想知道,我想知道的你不公布”。

  本周,这种严重偏离民意的报告也有好几个。先是有国资委公布的“2009年回顾”,说国企垄断少了,利润高了,税负五倍于私企了,垄断企业工资增长更是变慢了,这被人们认为是光说成绩不腰疼;接下来是国家统计局公布了全国待售商品房面积总数,却对人们高度关注的空置房面积绝口不提。更离谱的是国土资源部搞的全国闲置土地调查——1457宗闲置土地的黑名单捂得死死的。前面两个报告,是让你看到了不想看的,后面那个报告,整个是让你连见面的机会都没有。这样的“少数派报告”,跟民意的偏差,真不是一点半点啊。

  我想,封建社会是有这样的训语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简单来说,就是很多事情不能让老百姓知道,只能内部掌握。但现在是什么社会呢?现在是强调政府信息公开的社会,强调政府部门权力透明的社会,不然,我们也没必要制定《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央也没必要三令五申要求政务透明了。

  郑重其事发布这些报告的部门,是很有必要听听媒体的声音的。8月5日的《华西都市报》刊登评论文章指出:国资委的5倍论充满泡沫。作者认为,国企垄断着资源和竞争优势。利用国有资源牟利的国企,本就该承担着比私企更高的税负。政府的一个“特许经营”就可以让企业坐地收钱,赚钱容易百倍万倍,税负是5倍,算高吗?如果考虑到“国企不向国家分红”,再来看“国企税负系私企5倍”,就明白其中的荒唐了。相比国企应该向国家交的红利,比私企多纳的这点儿税算什么呢?同一天的《东方早报》也有评论文章指出:国资委所谓的“成绩”根本不值得炫耀。人们想知道的,是国企如何真正打破垄断,如何向全民分红,如何让国企薪酬降到与社会平均薪酬相等的水平。这些问题绝口不提,报告只谈成绩,这样的自我表扬,没有任何意义。

  关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全国待售商品房面积数据,媒体也纷纷提出了质疑。8月6日的《新京报》指出:待售商品房数据不能代替“空置率”。作者认为:房价收入比、租金回报率、商品房空置率是国际公认的房地产市场的三个关键指标。现在其他数据都有,唯独商品房空置率缺失,真实的商品房空置率依然是一个谜。国家统计局不在这个关系到楼市走向的数据上下功夫,而是公布一个无关痛痒的待售房面积,实在是说不过去。

  更说不过去的,当然是国土资源部紧紧捂着1457宗闲置土地的黑名单——名单很详细,就是不让老百姓知道。8月5日的《现代快报》就有评论文章提出疑问:闲置土地黑名单,国土部捂着干什么?作者提到:这只能说明,政务信息“公开是常态、不公开是例外”的原则,还远未能成为一些政府部门的行政习惯,“一切闷着罐子摇”,才是这些政府部门最喜欢的行政手段。

  三个部门的三个报告,都牵涉国计民生,都与社会热点息息相关,但很可惜,大家却不能从这些报告中知道感兴趣的东西,听到的,要么是自我表扬,要么是无关痛痒的泡沫消息,甚至,在信息知情的路上,还被“此路不通”的牌子挡死了。这样的尴尬,看似偶然,其实却有一定的必然性——我让你知道你才能知道,一向是一些政府部门最喜欢做的事。如果大家记性不差的话,应该还记得,每次搞什么检查,几乎公布的黑名单都是不点名的,以至于偶尔一次的点名,倒成了天大的新闻。选择性公开的背后,是一些政府部门对信息公开的天然抵制,是对权力暗箱操作的热衷。

  现在是信息社会,信息不对称,是一切不公平的起点。令人担忧的是,一些政府部门现在越来越习惯于从垄断信息中寻租,相比固守于某一领域的垄断企业,往往影响整个社会的信息垄断,是对社会公平更大的伤害。《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两年多了,选择性公开居然还是一些政府部门的工作常态,这只能说明,条例的罚则没有得到严格执行。大家想知道的不说,大家不想知道的拼命说,这毫无疑问就是失职,绝不能说完就算。对那些公布严重偏离民意信息的部门,对热衷于选择性公开的行政习惯,必须动真格了。唯有对选择性公开背后的失职行为严格问责,让《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从纸上全面走入现实,信息不对称才不会有制造不公的机会。

  □本报观察员 赵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现代快报 柒观察 A20 政府部门报告偏离民意算不算失职? 2010-8-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