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柒纵深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0年8月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杨卫泽:无锡要做中国首个“感知城市”
  杨卫泽接受新华网、新华社江苏分社、现代快报联合采访 快报记者 路军 摄

  驱车无锡新区,沿途的楼宇标牌、灯杆广告,最常见的字眼就是“物联网”、“传感”。在大多数人对物联网还有些云里雾里时,这里的“物联网”概念俨然已经蔚然成势,“感知中国的中心”雏形已现。

  这一切,始于一年前的8月7日。缘分一旦到来,这座江南名城的“网恋”便轰轰烈烈,一发不可收。

  温家宝总理在无锡的一番讲话,将中国抢占世界物联网先机的重担交到了无锡肩上,也由此催发了中国物联网的春天。

  这一年,改变了太多太多,收获与责任也同步加码。面对快得几乎连自己都惊讶的“物联网速度”,无锡人更加自信地说:无锡要做中国第一个“感知城市”。

  回放

  温总理三谈无锡物联网——

  “感知中国的中心,

  就定在无锡!”

  一年前,也是这样的夏天,温家宝总理的身影出现在无锡的企业、科研院所和太湖边。去年的这一次考察,让“无锡”和“物联网”这两个关键词从此牢牢相联。从去年8月7日到12月27日,温总理光是在正式场合就三次谈到无锡物联网。

  一谈:

  现场敲定研发中心,无锡!

  去年8月7日,温家宝总理视察物联网产业研究院,当时还叫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他在十几块展板前驻足许久,仔仔细细地听取我国传感网发展和应用的汇报,并给予了高度肯定。针对美国“智慧地球”,温总理提出了发展自己的“感知中国”。

  “我们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或者是逼人的形势下,迅速地建立中国的传感网中心,或者叫‘感知中国’的中心,就定在无锡!就如同当年柳传志搞信息处理是在北京中关村,他开始搞的时候我就去过,如同华为、中兴、TCL搞信息传输定在深圳,那么我们这次信息感知,我们就定在无锡!”

  当时在场的省市领导和科研骨干们,清晰地记得,温总理还“现场办公”,叮嘱道:“一个月内啊,由我们这个单位(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和中移动联合就这个课题向国务院作出报告。”“我们做一个大的决定,就把它定下来,今天我说的是口头的,口头的也算数!”

  二谈:

  相信他们能创造“感知中国”

  2009年11月3日,温总理在面向科技界的大会上发表讲话,将传感网或物联网定位于我国五大新兴战略产业第二位,并再次提到了无锡的工作。他说,“我在无锡考察时,参观了中国科学院微系统所无锡传感网工程中心,很高兴看到一批年轻人正在从事传感网的研究。我相信他们一定能够创造出‘感知中国’,在传感世界中拥有中国人自己的一席之地。”

  发表这次讲话10天后,国务院正式批准同意支持无锡建设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即国家传感信息中心。

  总理的雷厉风行,更可见中国开拓物联网研究的迫切。“要迅速成立物联网研究院”,为什么要强调“迅速”?目的很显然,为了占领世界物联网产业制高点,为了避免前两次信息化过程中我们跟在后面爬行的老路。对中国而言,要真正变成一个具有创新能力的国家,物联网在将来或许将成为引领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精英。

  三谈:

  制高点决定国家未来

  一个多月后,2009年12月27日,温总理在中南海紫光阁接受新华社记者独家专访。

  就当时的经济形势、2010年经济工作和其他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他说,“下半年,我们开始考虑对产业的科技支撑,着手研究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我记得有一次在无锡中科院物联网研究所参观,我在那里遇到一批年轻有为的青年,他们许多是从海外归来的学子。”

  “他们给我介绍什么是物联网,物联网就是传感器加互联网,也就是说通过传感器可以将互联网运用到基础设施和服务产业,它有着广阔的前景。为此他们起了一个很生动的名字,叫做‘感知中国’。我知道世界上都在考虑占领科技的制高点,也就是占领新兴产业的制高点,这些才真正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未来。”

  2010年元旦前后,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成立了无锡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建设协调领导小组,与江苏省和无锡市建立了高度畅通的工作运行机制。“感知中国”的中心建设,在无锡全面启动……

  后年物联网产业规模要达1000亿元

  一年后的今天,物联网在无锡已崭露荷尖。工业、农业、环保、家居、医疗、教育等12个领域,一系列应用示范项目,正在相继涌现。

  根据无锡市的规划,到2012年,全市物联网产业规模要达到1000亿元,2015年达到2500亿元的产业发展目标。

  从全省来看,《江苏省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9—2012年)》中提出,“举全省之力”,打造无锡产业核心区,同时要重点建设苏州和南京两个产业支撑区。江苏将充分发挥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面向全省建设物联网应用示范先行区。

  从全国看,物联网旋风早已从无锡这个中心刮到了四面八方,各大城市的“结网”热情居高不下,一场物联网项目与人才的争夺大战,也由此展开……

  专访

  省委常委、无锡市委书记杨卫泽:

  这一年,出乎想象,充满信心!

  从去年8月7日起,杨卫泽在大小场合提及“物联网”的频率越来越高,出现在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的频率也越来越高。有人评价,这一年是杨卫泽的“物联网工作年”,是无锡的“感知行动元年”。

  如此密集的与物联网“打交道”,杨卫泽也被称为这个领域最有研究的专家型官员,对此,他笑称准确的说应该是“压力最大”。

  “感知中国”,从感知无锡开始

  现代快报:转眼一年,现在回想当初温总理在无锡的讲话,您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杨卫泽:这一年,出乎想象。去年8月7日总理讲这番话,将国家传感信息中心放在无锡,我们还有些忐忑不安,外面也有地方把我们当成假想敌,认为我们没有什么优势。确实,那时候我们的优势主要还是微电子产业,传感器、核心芯片等方面的优势我们不太够。但是通过这一年,我们弥补了不足,赢得了新的优势:一是研发能力、二是人才队伍。同时,原来的微电子产业不仅巩固了,而且还提升了。世界范围内,在一个城市物联网研究机构这么密集的,也绝无仅有。可以说,经过这一年,我们对物联网充满了信心,心里更加有底了。

  现代快报:在您看来,这一年来的变化有哪些,物联网的进展和影响如何?

  杨卫泽:这一年是中国物联网起步的一年。物联网上升到国家战略型新兴产业的高度、后金融危机时代占领经济和世界信息产业制高点的位置上。其次,国家确立了无锡作为国家传感网信息中心,把无锡放到了物联网发展的重要位置上。第三,全社会更进一步认识到物联网发展的重要性。物联网的科普在全社会得到迅速、广泛的推广,比当年的互联网普及还要快。当然,目前主要还是知识的普及,而非应用的普及。

  现代快报:感知中国,从感知无锡开始。这一年来无锡物联网推进到了哪一步?

  杨卫泽:以无锡为重点,一批专业的物联网研究机构,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目前,光无锡就有26个物联网科研院所,其中中科院就有10个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8个所,集中在无锡进行物联网研究;16所高校在无锡进行物联网研发……我们的研发机构,由原来的十几个人发展到了数百上千人。如果不是去年总理来无锡讲这番话,全中国都不可能有这么多机构,更别提无锡了。

  在物联网标准的制定上,也有了很大的进展。去年国际上互联网的标准有5项,其中无锡就有3项,有1项是牵头;国家标准有10项,无锡参与的有9项、牵头的有3项。

  另外,全市已经有200多家物联网公司,一年来无锡也实施了一批物联网的应用示范工程,例如机场的防入侵系统、居民小区的防盗网系统等。我们再推广应用中,也给予一些扶持和补贴,因为新的东西往往会比传统的东西贵一些。但是再好的技术,老停留在实验室里不用,就永远应用不起来,技术也就永远突破不了。

  竞争好比马拉松,较量在最后

  位于震泽路的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大楼,是今年元旦小长假后第一天揭幕的。打那一天起,这座大楼里除了活跃着一个个国际国内物联网研究精英,也迎来了一拨又一拨参观、交流和学习的客人。“几乎天天有人来,有时候一天好几拨。”一位知情人士笑称,有些确实是参观,有些其实是来“挖人”。

  似乎一夜之间,物联网成了全国各大城市争抢的香饽饽。不管原来的产业基础、技术基础如何,似乎把物联网一拿过来就能产生GDP。有报道称,80%以上的城市都将物联网作为主导产业。

  现代快报:有观点认为物联网好像有点风起云涌、一哄而起的味道。您这么看待这样的“物联网乱象”?

  杨卫泽:确实如同所说,物联网热度不减。这也不是什么坏事,不是有说法认为物联网产业是互联网的30倍吗?但我觉得,不同的城市各自的定位也不一样,从这一年的实际来看,我们的定位是准确的。

  第一,我们把它看成一个战略型新兴产业,不是传统的一般产业,更不是现成的产业,不能急功近利。第二,国家要求无锡成为传感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和应用示范中心,不是简单的发展经济追求GDP。第三,要掌握核心的技术,占领技术和产业的制高点。这三者之间是关联的。

  现代快报:既然大家都在“抢”,您认为就无锡而言,发展互联网的核心是什么?

  杨卫泽:如果对物联网只是简单的应用,吸引一些企业来发展一个产业,那么和传统的产业招商引资没什么区别。但是国家将占领世界物联网制高点的重任交给了无锡,你的目的和责任自然就不一样了。

  所以,我告诫无锡的同志,也告诫我自己、提醒我自己,物联网这个产业,和我们原来要发展的不一样。总理来以前,我们主要是发展产业、发展经济,找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是总理来了以后,讲了确定我们为物联网创新示范区,我们的责任就不一样了,不在于你的数量有多大、规模有多大、速度有多快,而在于你是不是站在这个产业的顶层,是不是具有自主的核心的技术、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就像电子信息,有的城市产业规模也很大,但是并不掌握核心技术,电子信息的标志性城市在哪里?在中关村、在深圳。就拿无锡本身来讲,1/4的数码相机生产在无锡,但它的核心技术不是我的。在这个问题上,别的城市再怎么样,我们不为所动,坚持走我们认为正确的道路。既要只争朝夕,更要持之以恒。需要速度,但最主要的是需要质量。

  现代快报:那么,城市间在物联网方面的竞争,对无锡又会有什么影响?

  杨卫泽:有更多的竞争对手,是压力,也是动力。其实,竞争中对手越多,越说明没有竞争,100个人跑马拉松,跑到最后的10个人、5个人,才是竞争对手。这一年,我们压力很大。原来基本上是将物联网作为一个产业来发展的,但现在我们的使命不一样,责任不一样了。以前或许招商引资招完了,目的也就实现了,而现在如果我们仍然用以前的那套招商引资的思想和模式作为物联网发展的主导,那么国家赋予的使命实现不了,岂不成了大忽悠(笑)?

  现代快报:怎样才算是完成使命,衡量的依据是什么?

  杨卫泽:最后决定我们能不能完成国家赋予的使命,很重要的就是我们这个地方是不是集聚了全世界最优秀的物联网人才,如果做到了,我相信我们的使命就完成了。

  今年我们做的主要就是两件事,一件是吸引世界上最优秀的物联网人才,我们集聚研发机构,实际上就是集聚人才。

  第二是开放市场资源、应用示范,由此带动技术的突破,推动产业化。现在,国家给了我们这个物联网的“牌子”也有好处,一些物联网人才不愿留在北京,愿意到无锡来,其中不乏世界500强企业的骨干,有的是技术人才,有的是市场经营人才。下一步,还要继续加大人才吸引的力度。

  生活中大规模应用,至少还要5年

  很多人对物联网的认识集中在日常生活中,一些“遥控”和“感知”上,比如,人还在上班,家里的空调和电饭煲已经启动了;屋里没人,小偷刚一露头就已被发现了;驾车途中,离得老远就知道前方哪些路段堵车,该怎样绕行……未来有了物联网,空间距离似乎已经不成问题,物与物的联系一“感”便知。目前,人们已经在某些领域开始尝鲜,给家中的窗户装上防盗网,过关卡缴费不用停车,电梯因为故障困人自动报警等。物联网的出现,正应验了那句话:一切皆有可能。

  现代快报:物联网真正深入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您认为还需要多长时间,5年,10年?

  杨卫泽:我觉得真正大规模应用,至少还要5年时间。再怎么说,今后物联网也不可能变成一张网,而是像互联网一样有局域网,因为同样牵涉到网络安全问题。一个个子系统,比如交通、公安、医疗、工业等,做到一定程度时,子系统集成就成了一个大的网络,但实际上是由若干个小网组成的。

  现代快报:在生活中实现大规模应用需要什么条件?

  杨卫泽: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技术本身需要突破,传感器要越做越小,越做越便宜;第二,需要更加年轻的一代人。现在的年轻人,已经离不开信息化了,就像网络购物,我们这个年龄可能很难相信,买衣服也可以在网上,上下铺聊天可能也在网上,网络已经成为他们必不可少的工具了。

  现代快报:那您本人在工作和生活中,对物联网是否也有体验应用?

  杨卫泽(笑):很少,目前还是以“看”为主,因为它还没有变成我生活的组成部分。等到这一代年轻人走上了社会,自然而然会更加依赖网络,因为他们受不了我们这种方式来办公、来管理社会。而物联网真正的走向产业化、大规模的爆发,也应该是那个时候。

  现代快报:要实现大规模应用,当前和未来有哪些问题和制约最为迫切?

  杨卫泽:千万不能走引进、拿来的路子。我们传感网里的传感器,很大部分是进口的,但它又是核心技术,现在我们作一些示范是可以的,今后更重要的是研发,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千万要避免这种简单的引进,要铆足一股劲,中国人是能做成的。

  具体到无锡“感知中国”中心的建设,要解决两个问题:首先,这是个庞大的系统,现在技术方面还没完全突破;第二,这么大的系统也不可能一下子就建起来,它有不同的主体,有政府主体、有事业单位主体、也有企业主体,需要一定的周期。

  改变一座城,无锡要当“感知”第一

  如今的无锡,可以拿出多张名片: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繁华富庶的鱼米之乡、景色优美的休闲城市、高新技术产业的“东方硅谷”……近几年,太湖水、大阿福与光伏太阳能相映共生,而今,“物联网”蓄势待发,无锡又将迎来一张“主打名片”。杨卫泽说,未来的物联网足以改造一座城市、改变这个城市的人。

  现代快报:能否请您展望一下,物联网未来对无锡这座城市的影响?

  杨卫泽:国家将无锡定为感知中国的中心,我们自己也有一个感知无锡的规划:我们要成为中国第一个感知城市。从未来看,要实现这个定位,大概有这样几个标志:第一、具有国际国内物联网标准的缔造力,要有研发技术的突破,也要有产业的突破,你必须是技术领先、或者是产业市场占有率高,才有这个地位。

  第二、要有传感网关键和核心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的龙头企业,就像华为中兴一样。第三、要成为中国感知程度最高的城市,或者物联网应用最高的城市,至少是“之一”。

  现代快报:您怎样看待“感知”第一对无锡的意义?

  杨卫泽:首先,不是你要不要成为一个感知城市,而是国家赋予的使命,我想无锡的每一届党委政府都会坚定不移地去完成这一使命。第二,从无锡自身来讲,需要寻找新的产业、新的技术,需要改造和转变我们的发展方式。

  现代快报:无锡人的生活将来会因为物联网而发生改变吗?

  杨卫泽:当然。物联网不仅仅是一个产业,它既会对经济带来推动,还会给整个城市带来运行效率的提高,生活质量的提高,政府管理水平的提高,使得这个城市更加宜居,每个物质世界都可以应用到。

  我想,无锡经过努力,将来能够成为世界上最有智慧的城市、感知程度最高的城市,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技术和产业发展,而是改造了这个城市,改变整个城市的面貌、人的工作和生活。

  比如说,物联网可能使得人们在路上节省更多的时间,包括对疾病的监控,也会延长很多人的寿命……所以,不光是国家使命,也是为了无锡人民的利益、这座城市的利益。在今后这段时间,要抓好与推动物联网的发展,使得这座城市更加美好。

  现代快报:有些文章和资料提到无锡人,常常会提到水和温情,将来这些会因为物联网而发生改变吗?

  杨卫泽:有水和温情是好事,但是充满水和温情不是好事,要适当的水、适度的温情(笑)。在我看来,无锡,应该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城市,但是光有活力没有秩序也不行,首先要“感”,然后要“知”。这也正是传感网的核心,就是把“感”的东西变成“知”。

  对无锡人来讲,“感知”两个字非常好,也非常重要。无锡人充满感性,但理性不够,加了一个“知”,就充满理性了。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现代快报 柒纵深 A8 杨卫泽:无锡要做中国首个“感知城市” 郑春平 2010-8-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