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5版:锐视角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0年8月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女版金庸:陈诚孙女接受柒周刊专访谈家族史

  她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高材生,香港荷兰银行董事、可换股债券的资深专家,她家世显赫,祖父是国民党二号人物陈诚,父亲是国民党四公子之一的陈履安,曾外祖父是国民党元老谭延闿。她为大陆民众知晓,是因为业余创作武侠小说练就“女金庸”,她就是原名陈宇慧的奇女子郑丰。近日,郑丰接受星期柒新闻周刊专访,详细披露了陈诚去台后家族的命运流转,并表示,如果有机会希望到南京谭延闿和陈诚的旧居看看,这里也算是“老家”了。

  写一部武侠,休了四个产假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台湾文坛正是琼瑶的天下,当别的女生还沉浸在言情小说的悲欢离合中时,郑丰只埋头看金庸,且“中毒”很深,恨不得自己能活在武侠世界里。

  这主要是受父亲的影响。“父亲虽然做过台湾前‘监察院院长’,却是个活泼的人,极爱看武侠小说。”刚开始识字时,父亲就介绍她看。十多岁,父亲送她金庸全集做生日礼物。“平时他很少追问我功课进度,但一开口就是关心我读完武侠小说没有。”最喜欢《笑傲江湖》,最爱的是令狐冲。“因为他又痴情,又潇洒,似乎是个很理想的情人。”可叹金庸停笔了,作品就那几部,翻来覆去看过不知多少遍,实在是意犹未尽,初中开始涂涂抹抹,写些不成熟的短篇。

  高中毕业后,郑丰考入麻省理工学院,由于读书、工作压力大,写武侠的念头一直无法实行,但梦却一直没断过。1997年新婚不久,丈夫被派往英国,郑丰也跟着丈夫来到伦敦。在没有工作的日子里,郑丰一个人窝在公寓里,构思出了《天观双侠》的故事轮廓。一年后,郑丰回到香港,加入荷兰银行,成为荷银董事,负责可换股债券。工作很忙,那篇初稿也就扔在电脑里了。

  2000年,在家休产假的郑丰无意中重读自己的作品,才开始重新改写。“产假挺长的,想着反正有时间,就又开始接着写。产假没写完的,只好等下一个(笑)。”2000年至2004年间,郑丰生下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三个产假,她一边照顾小孩,一边完成80万字的小说。说起来,这部小说断断续续写了有8年。

  被称“女版金庸”不敢当

  对于网民封给她的“女版金庸”的称号,郑丰连道不敢当。

  她在不同场合见过金庸。“我第一个向他请教的问题,就是他这些精彩绝伦的小说究竟是怎么构思创作出来的?老人家很谦虚,他说当时在报纸连载,每天都得赶稿子,就这么一天几千字几千字地写出来了,也没有全盘的构想布局。我想这大约就是所谓的天分吧,随手写就写得那么吸引人!后来他也有看我的书,还询问我不少细节,他觉得《天观双侠》中的女主角郑宝安有点像他笔下的程瑛,还追问结局究竟如何。我觉得从金老身上学秘诀是学不到的,他的秘诀可能就在天分两个字。我想要写出好的武侠小说,也只能靠自己努力了。”

  郑丰也看了不少古龙的书。“很受他的文字风格吸引,还有他的悬疑手法运用得很好,让人不得不看到结束才罢休。但是布置悬疑的弱点就是,一旦你知道了结果,就不会想再看第二遍了。金庸的作品没有特意去设下悬疑,却让人能够一看再看,甚至随便翻开哪一页就会想继续看下去,这种吸引力实在是很特别。”

  虽然是女性,但郑丰的武侠并没有很明显的女性风格。做过金庸研究的北大“醉侠”孔庆东说她的作品“有力量,有底蕴,有风貌”。许多读者最初是从网上读她的武侠小说的,“郑丰”误让读者以为她是一位男作者,直到获奖揭晓,网上刊出她的照片,才知道这是一位明目秀眉的“女金庸”。对于这样的误会,郑丰还是颇有些得意的。“当初在网上刊登《天观双侠》时,都没人相信我是女性,说女性怎么可能写出这样的小说!哈哈,后来发现我真是女的,很多人都表示不敢相信。我的小说应该比较中性,对男性女性都具有吸引力。”

  金庸小说格局上采用真实的历史背景,甚至掺入历史人物,郑丰也很喜欢历史,写《灵剑》时,因为故事发生在明代,她把明朝历史看了一遍,专门整理了年表,谁生于哪年死于哪年,整理出来,看有谁的生平事迹和小说中的人物重叠。

  对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郑丰也很熟,“我迷得不得了,那书学生都应该看的。他真的有天才,对历史人物的感觉很直接,二十几个字就能写出一个人的性格是莽撞,是机智,还是胆小。明末的乱世被他理得清清楚楚。”她感慨道。

  被小孩的可爱引诱,才生这么多

  2007年2月,郑丰生下第四个小孩。平均两年生一个,很多人佩服她的“勇气”。

  但她觉得这不是有没有勇气的问题。“我和先生都喜欢大家庭的感觉,并且相信一个有兄弟姊妹的生长环境对孩子来说比较健康。孩子可以学会不以自我为中心,学会与同侪相处,彼此忍让、协商、妥协、照顾、合作,各种人际关系必需的技巧,都可以在家庭中学到。而且日后兄弟姊妹间可以互相支持,互相关照,父母年老需要照顾时,也可以彼此分担商量。这都是很好的。”郑丰有三个哥哥、一个弟弟,作为家里唯一的女孩从小很受呵护,如今作为三个男孩、一个女孩的母亲,她更觉得孩子多带来了乐趣,“小孩子真的很可爱。我很享受跟小孩相处的时光。生了一个觉得很好玩,又生一个;两个也很有趣,就又生一个。当初其实没计划生那么多,只是被小孩子的可爱所引诱,一步一步就走到这儿了。”

  用她的话说,现在好多家庭是“自动一胎化”。台湾去年的生育率创下新低,出生率千分之八点二九,平均每个妇女一生只生一个小孩。香港稍好一些,妇女平均生1.1个孩子,也好不了多少。大家都在探讨为什么生育率会这么低,主要的原因不外乎不婚、晚婚,婚后又担心养不起,怕经济不好,所以只生一个就停下了。郑丰身边的朋友生一胎的也不少,大多生两个。大家似乎都认为重量不如重质,生一个孩子好好教,胜过生很多而养不起、教不好。

  如今,郑丰辞去工作已有两年。这两年来全心照顾孩子,感觉十分充实。“我陪在他们身边的时间越多,越觉得以前花在他们身上的时间太少。童年只有一次,过了十多岁孩子就独立了,不再是你的了。如果这段时间不好好享受养育孩子的乐趣,以后就没机会啦。”

  郑丰始终相信家庭比事业重要,而且重要很多。“这一点上我的想法还蛮传统蛮老旧的。我从小就觉得未来做个家庭主妇很不错,并没有很大的事业心。人老了,也只有亲人会陪在你身边。事业、金钱、成就,都只是给人家看的。”

  放弃投行的工作,多少有些遗憾,但辞职成为全职主妇,对她来说是值得的、对的决定。“当年投行的工作虽忙,但薪水不错,成就感也高。辞职后这一切都化为乌有,生活中似乎只剩下孩子的学习、才艺、吃喝拉撒,很琐碎的,以前每天可以办理很多事情,现在待在家中,不知道都在忙些什么,一天就过去了。似乎去银行办件小事,就是这一天最大的‘业绩’了。但这些遗憾跟我得到的满足感比起来,可说不算什么。”

  照顾孩子之余,她就尽量写小说,这次江苏人民出版社引进的《灵剑》,有五十多万字。目前正努力写下一部小说,白天小孩都上学去了,她就在家里写书。“我写的时候其实都没跟他们说过,书出来后我爸看了,还打电话跟我讨论细节。我哥哥也看了,但暂时没什么反馈(笑)。我先生从小在美国长大的,他的中文很差,所以看不了。大儿子知道我写小说,就说长大了他也要写小说,小的那几个还什么都不知道。”

  ■对话

  父亲信佛 弟弟出家

  家族完全脱离政治

  陈诚,蒋介石的心腹,任过“中华民国副总统”,有“小委员长”之称,1949年,奉蒋之命接任台湾省政府主席,打理后撤台湾的事务。据郑丰介绍,陈诚娶国民党元老谭延闿之女谭祥为妻,婚事是宋美龄促成的。谭宋两家是旧交,因此蒋陈两家关系也很密切。跟褪去政治贵族光环的蒋家一样,如今陈家的后代大都本分平凡。

  父亲捐出大部分财产

  柒周刊:你生于1973年,祖父病逝于1965年,那你对祖父有什么印象?家人提到他时,都会说些什么?

  郑丰:我没有见过我祖父,小时候只知道他曾做过“副总统”,在台湾办过土地改革、三七五减租、耕者有其田等等。我祖父年轻时东征西讨,跟子女相处的时间不多,我父亲的兄弟姊妹都是跟随着母亲长大的。我父亲在十多岁时就出国读书,直到祖父去世才回国。可能因为如此,我们小时候听说的关于长辈的故事,大多围绕着我的祖母和她的家人。我听过不少关于老外公谭延闿先生的典故,还有祖母的兄弟姊妹的趣事,但关于祖父的事迹却鲜少听闻。我懂事时,祖母已患了老年痴呆症,不大认得人,因此也从未从她口中听闻什么往事。只有一些老家人老卫士偶尔会谈起祖父在世时的事情,如他喜好杯中物,对下属很爱护等等。

  我父亲前一阵子整理了祖父的口述自传和书信文献,由“国史馆”编印了“石叟丛书”,这套书在大陆也有出版,网上也能查询。从文献中可以看出我祖父真是一生都在为国为民辛劳奔忙,一点都没有私心。这样的人在那个年代似乎不少,今日却少见了,对我来说也真有点传奇的味道。祖父不事积蓄,过世后没有给子女留下任何财产,我父亲也是一样,从政时从不置产,退休后才跟我母亲买了间小公寓住着。我父亲信仰佛法后,更将大部分财产都捐出去了,过着朴素简单的生活。

  父亲曾在凤凰卫视“口述历史”讲述了我祖父在抗战、内战以至来台后的一些事迹。很多事情他平时并不会对我们说,可能在早年蒋家掌权的年代,很多事情仍有些忌讳,不应多说。就像我祖母跟蒋夫人亲如姊妹,知道的内情想必很多,但她是个非常有分寸,非常得体的大家之女,守口如瓶,一字一句也不曾向旁人泄露,家人当然也从未听闻。

  我印象中的祖父是个非常耿介忠诚的人。他对蒋中正虽然忠诚,但也有意见不合的时候,听说常常据理力争,吵得面红耳赤。我还听说过他早年常跟周恩来一起喝酒,交情很好。台湾的老农民在听到他的名字时,仍感激得痛哭流涕。不论他在历史上的地位功过、是非成败,我很骄傲我祖父是个人格高尚、清白忠诚的人。我看他的照片,眼神清亮,丰神俊朗,一身正气。遗憾我生得晚了,没机缘见到他一面。

  家族完全离开政治

  柒周刊:能谈谈你的家族情况吗?你的父亲有三个弟弟、两个姊姊,你有三个哥哥、一个弟弟,家族成员中,除了父亲,还有兄弟姊妹、叔叔姑姑从政吗?

  郑丰:我家族中除了我父亲之外,都没有从政。父亲退出政坛后,我们家族就算完全离开政治了。

  柒周刊:他们都从事什么工作?

  郑丰:我们家族成员都很平凡本分,似乎都没有做什么具有新闻价值的大事。我的两个姑姑是家庭主妇,姑丈一位是电脑工程师,一位曾担任校长,都退休了。几个叔叔有一位是教授,一位是电脑工程师,一位在保险业工作,也都退休了。哥哥们有的投入宗教事业,有的在台湾制作电视广告,我弟弟是一位出家的藏传佛教的喇嘛。

  小时候最期待蒋夫人来拜年

  柒周刊:祖母谭祥是宋美龄的干女儿,如今陈家跟蒋家还有交往吗?

  郑丰:据家中长辈述说,当年我老外公谭延闿先生的妻子早逝,曾有人想做媒,让蒋夫人嫁给老外公做填房。老外公认为自己年老,婉拒了这门婚事。他终其一生都没有续弦,也没有纳妾,这在旧时代是蛮少见的。

  由于曾有提婚之议,谭宋两家很早就相识。老外公过世前,将女儿即我祖母托付给蒋夫人。因此后来才有蒋夫人介绍我祖母认识我祖父,促成婚事一事。

  我祖母年长时患了老年痴呆症,身体又不好,蒋夫人不时会来探望她,通常是逢年过节时来。我们小时候,过旧历年时最期待蒋夫人来家里拜年,因为她给的红包最丰厚,一个都有上千元,在当时是非常非常多的。一听说蒋夫人来了,一群小孩就候在楼梯口等着拿红包。这好像是我们小孩子对蒋家唯一的印象。

  祖母去世后,两家交往就少了。父辈大约仍有交往,但到我们这一代就都不认识了。

  柒周刊:你来过南京吗?对这座城市有什么印象?

  郑丰:十多年前去过一次,那时还在上大学吧,看了明故宫、中山陵等地方,印象中这是一座古老而沧桑的城市,有着丰厚的历史底蕴。即使写小说找资料时,也不时见到金陵、建业、应天等南京古时的地名,感觉这城市就是历史的见证。我不知道在快速现代化后,每个大城市的面貌会不会都越来越相似,逐渐失去自己的特色?我希望不会。希望南京城千百年来的名胜古迹将屹立不摇,而南京独特的历史人文精神也将让她永远与众不同。

  □快报记者 陈曦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现代快报 锐视角 B5 女版金庸:陈诚孙女接受柒周刊专访谈家族史 2010-8-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