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3版:360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下一篇 4 2010年7月2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纳凉人有点多 图书馆有点吵
副馆长:设计瑕疵让这里变成“回音堂”

  近日,有市民打进快报热线96060反映,称河西的金陵图书馆内,每天中午及下午都有不少老人、妇女和儿童在馆内吵闹,影响其他人的学习和阅读。金陵图书馆的副馆长表示,虽偶有小孩在馆内吵闹,但主要原因并不在人,而是新馆的设计有问题,一楼大厅与二楼自修区没有隔断,而花岗岩墙壁无法吸收回音,才使得人常有图书馆吵闹的“错觉”。

  市民反映:图书馆成“娱乐场所”

  金陵图书馆新馆位于乐山路,靠近奥体中心西门,去年年底开始试开放。不过黄先生却发现最近天气炎热,不少老人和妇女儿童进入新馆后非常吵闹,俨然将图书馆当成了休闲娱乐的场所。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金陵图书馆新馆。大厅中央是“水滴石穿”的巨型雕塑,地面铺设花岗岩,有几条长长的走廊。由于是周一,馆内的读者并不多,相对安静,但是一旦有人说话或是跑步,就有沉闷的回声传到大厅。不过,并没有发现如黄先生所描述的老人与孩子吵闹的现象。老人一般都是带着孩子进入少儿借阅室,或是到阅览室一同看书。

  图书馆副馆长严峰向记者解释,开馆以来,的确接到读者投诉馆内吵闹。“我们为此还特意调查近一个月,发现并不是读者的原因。而是新馆的设计有问题。”他说,图书馆的地面和墙壁所用的都是花岗岩,虽然好看,但是隔音效果不好,不仅不能吸音,反而还会扩大声音。“还有,一楼与二楼中间并没有隔断,一楼大厅只要有一点声音都会传到二楼。”记者来到二楼,看到南侧的自修区并没有完全被隔断,即使一楼的人小声说话,传到二楼的声音反而更大。“当初设计时,只考虑馆内安装的是中央空调,为保证一楼与二楼等温,所以并没有完全隔开。”但是,回音大的问题又凸显出来。

  两难:如改进则缩小公共区域

  “一般都是自修区读者反映吵的问题。”他说,新馆的自修区是对外开放,不需要任何证件就可以进入,图书馆免费提供桌椅以及无线局域网,读者可以带笔记本免费查阅图书馆的数字库资料。记者注意到,无论是中文借阅室还是报刊阅览室内都是人数稀少,但是在自修区内几乎没有位置,有如大学期末考试时的图书馆自习区一样,每个人都在低头认真看书,而楼下稍有一点声音,都会传来沉闷的回声。“来这里自习的多是考研或是考公务员,本来就需要安静的环境,所以对声音很敏感。”严副馆长说,所以他们更不能忍受杂音干扰。

  而现在正值暑假,每天的人流量在两千左右,双休日更是达到三千。该馆对少儿读者的要求即满六周岁即可,并且提倡“亲子阅读”,即家长带孩子一同进入专门的少儿借阅室读书。“甚至还有小孩仍坐在摇椅内,就被家长带到图书馆,就是为了感受文化氛围。”而一进门,必然经过大厅。“家长都会给孩子讲解‘水滴石穿’雕塑的含义,有时候会出现多位家长同时在与孩子说话。”虽然声音都不大,物管及图书馆工作人员还是会耐心劝告家长和孩子们“声音再小一点”。但根本问题未解决,还是引起二楼自修区一些读者的不满。

  “办法不是没有,但还会带来新的问题。”严副馆长表示,只要将二楼自修区完全封闭,就不存在杂音的问题。但这样一来,一是这一区域的空调控温效果就不如从前,二是,做隔断会缩小自修区的面积,桌椅必定会减少,“能够享受到免费服务的人就更少了。”

  压力:周边配套设施少 图书馆承载文化服务重任

  金陵图书馆新馆在试开放之前,严副馆长估计因为地点偏僻,来馆的读者不会太多。但是实际情况却大大超过他的预料。特别夏季炎热,确实有不少老人带孩子来纳凉。“通常有一家人在图书馆待上一整天。”因为新馆的职工食堂对外开放,而且价格低廉,吸引不少读者。“有的甚至天天来吃。”严副馆长称,他曾经遇到一名老太,才搬到河西不久,之前一直觉得地段偏,上街买菜都不方便。“后来她老伴带她到我们图书馆来,发现这里提供午饭,非常高兴,老太太直夸我们这里好。”有午饭提供,又有舒服的冷气,并且可以安心看书,自然引得越来越多的人慕名前来。

  不仅如此,有不少老馆的读者追随而来,另外,周围的配套设施不全,图书馆就独自承担了河西中南部的文化服务重任。据了解,新馆地处河西行政文体中心区,隔壁是滨江公园,“本来的规划还有集商业与文化为一体的‘第一区’和艺术展览馆‘颐兰斋’,但目前还没有建成。”只有即将开放的南京妇女儿童中心尚可以与图书馆“互补”。“如果配套设施齐全,市民选择的地方就多,分散部分读者,我们的压力会小一点。”他说。

  见习记者 马薇薇 快报记者 孙玉春在金陵图书馆新馆为你报道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现代快报 360度 B3 纳凉人有点多 图书馆有点吵 2010-7-2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