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认为,公民社会的健康发展是协商民主运作的重要基础;而公开利用理性则是协商民主的关键。以江苏大剧院的设计方案而言,公民社会的发展,与协商民主的运作,应是互为促进的关系。回过头去,争论已经成为今天的协商局面的一个注脚,而非不和谐因素。
作为“1949年建国后,江苏省最大的文化工程”,一波三折的江苏大剧院项目备受关注。日前9家国际国内的设计单位拿出9套方案,正在南京城市规划展览馆征求公众意见(详见今日快报封8、9版)。
《花开万蕊》像咸鸭蛋?《湖光荷影》像飞碟?当方案上的创意铺陈开来,我们能够闻到的不只是智慧的味道,更有一种博弈的味道,毕竟它们都直接面对市民的投票。最终能够胜出的只能有一个,可是其他8大方案也并不会黯然退场,因为,对于一座城市而言,这场PK体现的协商精神带给城市的启示,是不可抹去的。
这是一场开放式的公共决策,牵连起的是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多种力量与智慧。政府将公共决策亮在市民面前,问计于民,请民投票,这是一种自信、负责的表现。这样的公共决策应该常态化。
对于江苏大剧院项目而言,它从选址到临近建设,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争议。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玄武湖的存在,这个城市将玄武湖视为生命湖,无论是怎样的建筑与安排,都难以避开近乎挑剔的眼光。
“2号方案《梅影埙声润五行》才完全让人看不懂。”市民秦小姐说,这不就是三个破掉的大碗扣在地上吗,搞不懂要表达什么。她随后又评价道,《雨花宝奁》像小音箱,《湖之舟》就像博士帽。这种评价非常直接,也非常严厉,但是却透着诚恳。多经历这样的“投票”,市民参与公共事务将会更加从容自信。
在江苏大剧院项目真正落定前,还会伴随着各种不确定因素,争论还会继续,挑剔还会进行,然而,正是在这样的局面下,才需要城市用最广阔的胸怀来包容一切争端。
在这样一个强调对话的时代,在任何问题上,不可能总是一种声音。争论的出现正是价值多元化、话语自由化的集中体现。有争论不怕,怕的是不敢正视争论的背景与过程,怕的是总想“捂”住争论的事实,“营造”皆大欢喜的虚假场景。
19日,山西省平遥古城门票价格调整听证会上,27名听证者中24人同意古城门票涨价,这种一边倒的听证会就算不能说是听涨会,但是这样一个本该是针锋相对的话语对垒场的活动,却出现了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情况,也算是一种变调,无疑,这种状况无法真实反映整体公众意愿,也会为相关事务的推进蒙上一层阴影。
在南京,围绕一些大的城建项目,也出现过一些争议,实属正常状态。这些项目最后得以推进,无不是靠了协商机制的作用。事实证明,多一些协商,就多一些理解,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就江苏大剧院涉及的相关事务而言,我们看到了一个好的开端,争论并未远去,而协商的氛围、机制也在形成。在围绕方案进行博弈的同时,公民社会也得到了一次快速发展的机会。
有学者认为,公民社会的健康发展是协商民主运作的重要基础;而公开利用理性则是协商民主的关键。以江苏大剧院的设计方案而言,公民社会的发展,与协商民主的运作,应是互为促进的关系。回过头去,争论已经成为今天的协商局面的一个注脚,而非不和谐因素。
显然,这里所说的争论也好,协商也好,已经超越了具体方案的范围。具体方案的博弈是相关事务上协商民主的内容之一,它很重要,也很迫切,毕竟对于一大项目来说,能不能尽早地拿出方案,付诸实施,是这个项目建成功的一大前提。然而,这种技术性的而且更大的课题在于,城市应该怎样和市民对话。
正如前述,9个方案最终只会有一个方案成为“幸运者”,但是这个幸运者并非就是十全十美的,也并不一定能完全代表一个城市在建筑上、规划上的最高水准。接下来,各种争论还会存在,而这正是公民社会发展进程中伴生的现象,一个善于辨别是非、敢于评说现状的公民群体,正是一个拥有了公民社会雏形的城市的最大支柱。如果什么事情都内部定下来,然后指望谁都说好,或者无声无息,同样是不现实的。
就像早已成为一大“标志”的玄武湖隧道工程,近来围绕其开放时间也生发出种种议论,更有人提出一些具体建议,这些议论值得城市珍惜。不能指望每一位市民提出的意见或建议都具备了专家的水准,但是毫无疑问的是要鼓励和保护他们对公共事务参与的热情。公民意见的价值就在于永远不会“凝固”,它的“流动”,意在和政府观点通过碰撞达到交流,为城市的发展守望,同时促成相关事务决策的民主性。
这种碰撞或交流应该成为一种常态,并且能够将范围扩大到所有公共事务领域。无疑,政府与公民群体的思想碰撞或交流,是一种协商机制的需要,这种协商机制将会使公共决策更为开放与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