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下一篇 4 2010年7月1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做领跑者,还是做搀扶者?

  王淦生(江苏)

  拿到最近一期的《班主任之友》,一种亲切感扑面而来——久未谋面的高万祥校长成了本期的封面人物。许久未见,其温文尔雅的大师风采依然令人倾慕不已。翻开杂志,目录中高先生的文章赫然在目:《做学生的精神领袖》。高万祥校长的文章我读过不止一篇,那可不是一般的享受——其深邃的教育思想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我等一般人所难以企及的。

  不过说句老实话,手头高先生的这篇文章却难以激起我的共鸣,尤其是这题目,让我颇觉意外,我甚至不相信这话是出自儒雅的高先生之口。我不反对现实生活中某些人要拿另一些人当“精神领袖”,以至为之欢呼雀跃、赴汤蹈火,但我对那些自命为“精神领袖”的人却没有什么好感。尤其作为一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以成为膝下那群懵懂的孩子的“精神领袖”为己任,无论从孩子成长还是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我都是期期以为不可的。

  当然,高万祥先生心目中的“精神领袖”远不会如我想象的那般恐怖,事实上,他不过是要求教师多关爱学生,多了解学生,多与学生沟通,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那样“尽可能深入到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为其剔除精神上的杂质,让每个教师都成为学生精神上的引路人和守护者,让每个学生都能“亲其师,信其道”,进而让整个班级、整个学校的孩子都能统一思想、统一认识,形成一个以校长、班主任、教师为核心的师生合一的整体。

  也许从“和谐稳定”的角度来看,这幅图景会是很多教育界人士心目中的理想国,但从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良性发展的角度来看,我却以为这是当今教育中最大的败笔。我以为我们的教育中今天最稀缺的不是“趋同”,不是“统一”,不是“精神领袖”的诞生,我们真正稀罕的是“异议”,是“发散式思维”,是“另一种声音”。北大最繁荣最令人向往的是什么时候?是蔡元培校长倡导“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时候;我们国家历史上什么时候文化思想的成果最为丰硕?是春秋战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候。再看国外,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何以人才辈出科学文化迅猛发展?正是由于摆脱了中世纪封建独裁思想的钳制,人文主义、资本主义文化思想的春风催生了这一给人类带来无限精神和物质财富的辉煌时代。今天我们已经意识到了恣行在我们校园里的那种“权商文化”对文化教育的摧残,但笼罩在不少人精神上的那种无形的枷锁却很少有人意识到,或是意识到了也噤若寒蝉不敢提及。

  所以,眼下我们这个时代最不需要的就是“精神领袖”。尤其对下一代来说,最需要的是将他们培养成具有“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的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一代新人。在学校教育中,“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远比“亲其师,信其道”重要百倍。不要把我们的教师定义为学生的领跑者,充其量也就是一个搀扶者。路,还是需要学生自己去走的。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现代快报 时评 A7 做领跑者,还是做搀扶者? 2010-7-1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