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在一次会议上透露,中国养老金“空账”规模约1.3万亿,中国的养老金制度并不成功。但一位不愿具名的与会政府官员则认为,不应过分担心“空账”问题,如果出现养老金赤字,将会由国家兜底。(7月14日《新京报》)
中国养老金“空账”1.3万亿,无疑是个惊人的数字——以全国基本养老保险覆盖2亿人计算,差不多人均空账6000元。更惊人的是“空账”规模的增长速度。据悉,2004年“空账”为7400亿,这意味着,6年间“空账”规模几乎翻了一番,年均增加近千亿。
官员安慰我们“国家会兜底”,是有底气的。比如,这些年我国财政收入增长迅速,而在财政收入之外,国家还有数十万亿的国有资产,每年上万亿的国企利润……这也就是说,以目前国家的财力,要为1.3万亿养老金“空账”兜底,是绰绰有余的。
但从相关官员的表态看,目前国家似乎并没有打算即刻兜底,这令人担忧——因为为养老金空账兜底,是宜早不宜迟的事。
所谓“空账”,其实就是国家对个人的一种欠债——在职职工缴纳的个人账户资金,被挪用来支付此前没有个人账户的退休职工的养老金,而后者的养老金,原本是应该由国家埋单的。既然是欠债,早还当然比迟还更好,否则,如此“拆东墙补西墙”,岂是一个了局。
更重要的是,若空账规模继续扩大,加之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速,上述支付缺口只会越来越惊人。趁“人口红利”尚未结束、养老压力还不十分沉重之机,尽快未雨绸缪、早做筹划,将养老基金抓紧做实做厚,无疑才是上策。否则,等到“人口负债”日渐沉重——抚养比(非劳动年龄人口相对于劳动年龄人口之比)不断增高,养老亏空已呈尾大不掉之势,即使再想国家兜底,恐怕也会有兜不住的危险。(张贵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