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柒纵深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3 上一篇 2010年7月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状元内裤”、“状元糖”一块卖
被炒成商业玩偶的高考状元
  北京人大附中将北京高考理科状元李泰伯的巨幅海报照片摆放在教学楼前以示庆贺 CFP
  著名学者葛剑雄

  即使“高考状元”已经成了一个怪怪的词,也并没有令一股炒作高考状元的风气平息下来。和以往相比,这种炒作甚至带上了一种轻佻的味道,比如说“状元内裤”的诞生,或者带有一种荒诞的味道,比如说某商家挂出热烈祝贺我市高考状元在我店购买糖的横幅广告。在这种氛围中,多个地方出台的对高考状元禁炒令,颇有些尴尬的意味。

  年年禁炒年年炒

  近年来,禁止炒作高考状元的话已经说了无数遍,但是对高考状元的炒作并没有明显降温。

  高考揭榜后,各地教育部门发出通知,要求规范高考成绩发布,一些地方特别强调不准炒作高考状元。广东省则干脆表示今年一律不再公布高考状元名单。北京教育考试院副院长臧铁军在6月23日举行的一场发布会上也呼吁,希望不炒作状元,不炒作高分学生。6月,海南、江西、江苏等省市的教育部门先后发布规定,禁止宣传炒作高考状元,效果并不乐观。

  2007年,重庆市曾试图将“禁止学校炒作高考状元”写进《重庆市国家教育考试条例》,最终因为争议较大,“管不了,也管不好”而取消。而今年,虽然广东教育部门明确表示禁止宣传炒作高考状元,然而2010年各科高考状元名单却早已满天飞,在民间广泛流传,不仅在网上很容易便可以得到完整名单,在某些学校的网页上,仍凸显“状元”的字眼,暗地里仍大肆宣传本校“状元”。在百度上输入关键字“2010广东高考状元”,相关网页高达192万。

  北京、浙江、吉林、甘肃、宁夏、贵州、福建,还有重庆和江西,很多地方又开始纷纷公布高考状元。一张又一张年轻人的巨幅照片又出现在了他们就读的中学,连夜赶回学校接受媒体采访,又连夜参加多个网站的访谈。

  炒作在变味

  央视不久前报道说,今年5月,高考前夕,一款名为“贴身侍卫”的学习短裤在市场上备受争议,原因是内裤包装盒上印的不是什么大牌明星,而是五个2009年各地的高考状元,更雷人的是买这款内裤还会附送一本由状元们的经验汇总而成的所谓夺冠秘籍,黑白印刷本,约一万多字,据说全部由状元们撰写。

  无法回避的一个事实是,高考状元们已经成为消费目标,做广告,做代言,无论是否真的与高考相关,商家们都想沾一沾状元的光,甚至有的状元去店铺买糖,也被商家挂出写有“热烈祝贺我市高考状元在我店购买糖”的横幅广告。

  白岩松在央视节目中评论说,事实上,如今希望跟高考状元拉上关系的,除了媒体、商家、高校,还有这些状元出身的高中、初中,甚至是小学。今年北京高考的查分从6月22日晚上9点才开始,可状元们所在的学校还是不辞辛苦,连夜召开新闻发布会,他们要通过媒体告诉公众,高考状元到底是怎么炼成的。

  该不该特别关注,尚有争议

  行政命令并没有解决炒作高考状元的问题,耐人寻味。而在民间,对于炒不炒高考状元,意见也不一致。

  在不少教师看来,确实不应该公布状元名单,过度吹捧可能会抹杀他们的激情。但是很多家长不这样看,他们认为知道谁是状元,才能了解状元的成才之路,便于自己取其精华,对教育孩子有利而无弊。还有人认为,公布状元,媒体起着最主要的作用,只要有好的舆论导向,就可以引导学生及家长有正确的认识。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只要有高考,老百姓一定会关注高考状元,不炒作高考状元,不代表就能走出应试教育的泥潭。熊丙奇认为,高考成绩、名次、状元,说白了,就是高考录取制度的直接产物,真正推进素质教育的做法,是改造产出以上产物的土壤。

  “不公布状元,减的是考试院的负,不是考生的。不过作为两年前的过来人,其实我自己是支持不公布的,看看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教育,还有多少公布状元的没有?公布状元本来就是很无稽的事情。”此话出自一名两年前的高考生,个中况味也只有其自己知道了。

  “被拒绝”的李泰伯,一个另样的标本

  无论如何,人们无法回避的一个事实是,高考状元在被高校争夺。

  早在高考分数出来之前,各个高校就已做好生源大战的准备,各种优惠政策五花八门,例如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就开出了今年广东省招揽状元的最高价12万元,同时免缴四年学费。西安交通大学则拿出上百万专款,鼓励各地高考尖子生报考该校。北大、清华今年也分别提高了状元奖学金,北大从两万提高到了五万,清华少一些,从两万升到了四万。

  但在一片热闹中,也有“冷峻”的消息。今年,北京考区理科状元由人大附中的李泰伯夺得,但这名状元在申请美国哈佛、斯坦福、耶鲁十一所名校时却惨遭滑铁卢,让人大附中和很多家长惊诧。

  这一消息似乎成为理科第一的“污点”,被不少留学网站、中介公司当作失败案例进行分析。有人推测李泰伯的留学申请充满头衔、荣誉的罗列,缺乏真诚;有人评论学生会主席身份太官方,甚至有人指出李泰伯是个书呆子。

  李泰伯在博客中回应,在他的申请中并没有提到任何头衔或所获奖项,而注重了个人兴趣的展示,不乏心路历程的刻画;与“官方身份”讨反感的推测不同,他在申请中特别回避了“官方”行为,侧重了对志愿服务、地球村环保行动的诉说;而他也以实际行动说明了自己并不是“书呆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李泰伯说尽管反对的声音铺天盖地,但这在他料想之内,他可以从容面对。

  在获得了北大数学系的保送资格后,李泰伯决定放弃保送资格,报考了清华大学的电子系,这也算是惊人之举了。7月3日,京华时报的消息说,3所香港高校欲给北京理科状元李泰伯全额奖学金。而李泰伯本人更倾向于清华,目前还没有作出最后的决定。

  无论如何,这一切都在说明高考状元的魅力。在举国热捧高考状元的语境下,对公众而言,李泰伯个人的选择已经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他的事例,搅起了一池春水。

  □快报记者 刘方志

  葛剑雄:

  把状元当商品卖

  是一种教育悲哀

  这几日,适逢全国政协常委、著名学者、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来宁,快报记者遂将“高考状元炒作热”的相关问题抛给了这位著名学者。“禁炒高考状元是要靠自律的,但是在利益驱动下,就自律不了了。”葛剑雄认为,高考成绩和杰出人才有一定的关系,但是没有必然的关系。

  炒作的本质都一样

  星期柒新闻周刊:年年喊不要炒作“状元”,但年年还是在炒,禁炒令为何难止“炒状元”?

  葛剑雄:这些炒作的内容不是禁令所能控制的,只要客观上有这个需要,就可以突破这个禁令,禁令只能规定哪一个部门不能公布分数,最后这个分数是要到学生手里的,大家也都知道了。这个是要靠自律的,但是在利益驱动下,就自律不了了。

  星期柒新闻周刊:“状元内裤”、“状元买糖”……种种揪住高考状元不放的商业化开发,是与历史传统合拍还是“跑偏”?

  葛剑雄:本质上都是一样的。我写过《范进中举与高考状元》一文,一旦成了举人,范进就能拥有很多有形或无形的特权,而那些上门送好处的人其实都是各有所图。商人总是这样的。问题是社会的大多数对此要有一个正确的看法,特别是当事人,你不要他炒作总可以吧?让你说喝了什么水就考上的,那么你完全可以拒绝啊,不去骗人啊。我们要求那些明星代言要实事求是,对孩子难道就不能这样要求吗?家长把孩子当作一种商品去出卖,对你又有什么好处呢?状元写的东西,单独出版可以嘛,为什么要和内裤搭在一起呢?

  把状元当商品卖是一种教育悲哀。

  星期柒新闻周刊:一方面是读书无用论沉渣泛起,另一方面是利用高考状元为商家炒作,这两种看似矛盾的现象奇异地结合在一起,反映了何种本质问题?

  葛剑雄:这就需要问问,我们读书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商家炒作的目的是什么?表面上看,有的是说读书无用,有的是说分数至上,其实本质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了利益。达不到自己的目的,那当然就会说读书无用。这要分两方面来看,一方面是,我们的社会,正常的就业途径比较窄,再加上分配不公的话,那么就可能被认为正常读书还不如有一个富爸爸、官爸爸。反过来,大炒状元,大炒高分,目的不是重视学习,而是重视人的品牌价值、广告的效应。所以两种“观念”本质上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星期柒新闻周刊:湖南部分状元获武术加分,状元都成了武林高手。而这背后是广受诟病的高考加分。

  葛剑雄:我认为,一般的情况下,高考是不应该加分的,大家公平地竞争嘛。只有特殊情况的加分才该保留,而且也应该实事求是,人数应有限。现在搞的加分,往往是不公正的,比如说,有的是需要平时专门进行训练的,像航模,做起来是很贵的,一些竞赛,都是要请教师的,都是自费的,一般家庭的孩子怎么可能自费到外地参赛呢?如果把这些东西纳入加分是不公正的。

  星期柒新闻周刊:没有加分了,偏才、怪才怎么办?

  葛剑雄:我们不能用高考的杠杆来鼓励他学这个学那个。至于一些偏才、怪才,不应该是通过加分的方式,而是通过给学校一定的自主权,来容纳他们。

  “李泰伯被拒”

  缘于不同的两个评价体系

  星期柒新闻周刊:今年北京理科高考“状元”的李泰伯,申请美国11所著名大学却悉数遭拒。您怎么看这件事?

  葛剑雄:这是个评价体系的问题。美国的孩子,也是要看全国汇考的成绩的,但是他要和你进行面谈,而谈的面比较广。我们现在的成绩,他们还是不承认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在面试或者通信的过程中,你不符合他们的要求,那当然不会收你。我们的大学比较注重书面考试的成绩,而美国的大学,据我所知,未必如此。比如他们对理科的学生,也许还看重人文方面的素质,要求是比较全面的。此外,他们可能看重的是你的创造能力,而不是模仿能力。如果你只是照着规定来做,而不是完全反映你的真实思想,那么他们也不会喜欢。

  星期柒新闻周刊:统计数据表明,30年来,几千名高考状元没出一个杰出人才。这说明高考状元也是普通人,不应过于抬高,还是“应试教育的悲哀”的体现?

  葛剑雄:高考只能反映考生的成绩。一个日后成为作家的人,高考的作文成绩未必是最高的。高考成绩和杰出人才有一定的关系,但是没有必然的关系。当初科大办的少年班,出来的人分化得很厉害,科学家、管理人才也有,泯然众人的也有。高考只能考查一个人几门课的情况,对其他的很多才能是没办法考查的。

  快报记者 刘方志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现代快报 柒纵深 A8 被炒成商业玩偶的高考状元 刘方志 2010-7-4 2